怎麼改掉孩子的怪癖

本文已影響1.4W人 

有些孩子的好奇心特別強,看到新奇的東西都想着把它拆開來看看,對於有這種“怪癖”的熊孩子,很多家長都恨不得打一頓,那是家中的破壞大王,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麼改掉孩子的怪癖呢?一起來看看吧!

怎麼改掉孩子的怪癖

1. 表尊重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不一定理解你的語言,但卻能從你的表情和神態中,感受到你的情緒

在物權意識敏感期間,大人千萬不要引逗、搶奪寶寶的東西,試圖利用家長的權威來“糾正”孩子的行為。

你可以通過蹲下來平等溝通,詢問寶寶的意見,為他們劃定專屬的玩具存放區等言行,讓寶寶們感受到你很尊重他們的敏感,也能夠理解他們心裏的想法。

2. 善溝通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們要掌握溝通的技巧,温和地和孩子講話,而非嚴厲地命令或批評。

比如,當你給孩子購買了一件新玩具時,可以明確告訴他“這是你的”。在幼兒園和遊樂場,就要告訴孩子“這是小朋友們的,不是你一個人的。”

在打掃家裏衞生,或者需要觸碰屬於寶寶的東西時,也要儘量事先詢問“媽媽挪動一下你的玩具可以嗎?”

怎麼改掉孩子的怪癖

3. 立規矩

很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時候都不懂得立規矩,或者有規矩卻總是朝令夕改。

例如明明告訴孩子“這個玩具是你的”,卻在二寶或者其他小朋友爭搶時,為了平息“戰爭”,讓孩子讓着弟弟妹妹。

還有些家庭的長輩特別喜歡逗孩子,會哄騙孩子“你不吃飯,我就把你的玩具都扔了”,或者“你乖乖聽話,我就給你買XXX”。

規矩不僅是針對孩子的,家長們也要共同遵守。有規矩的家庭,往往更能養育出好習慣的孩子。

4. 促分享

寶寶們不願意分享玩具,並不是因為自私,而是他們還不理解有借有還、互惠互利的好處。這時候爸爸媽媽們就應當給予引導,促進孩子養成分享意識。

家長可以在寶寶們之間幫助調解,“你把小汽車分享給弟弟,弟弟把小恐龍給哥哥玩好嗎?你們交換一下。”在遊戲結束後,家長還要幫助孩子換回自己的物品,並讚美孩子大方、熱情。

多次引導之後,孩子們的行為模式就會逐漸發生改變,物權意識的敏感性也會慢慢降低,

學會分享互動,也學會尊重他人。

在教育寶寶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亂貼標籤,動不動就用“自私自利”“小心眼”等負面詞彙來貶低孩子。

美國臨牀心理學家勞拉·馬卡姆指出,強迫孩子分享,不但不能讓他們學會慷慨,更有極大可能性適得其反。

如果家長不能站在孩子那一邊,他們也會產生強烈對抗的心理,之後就更加難以管教。

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去與寶寶相處,陪伴他們度過最寶貴的童年時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