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的處理及保健

本文已影響7.56K人 

產婦分娩結束(胎盤娩出)到產後身體除乳房外其他器官都逐漸恢復到妊娠以前的狀態的這段時間稱為產褥期,一般需要6~8周時間。 

產褥期特

產褥期的處理及保健

1、全身狀況

產後體温在一般情況下多在正常範圍內,產後第一天略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8℃。在產後的3~4天乳房開始充盈,血管擴張,產婦會感覺脹痛,局部皮膚髮熱,也會引起體温短時間內升高,但不會持續時間太長。產後脈搏比平時稍慢些,呼吸略深。產後血壓變化不大,較穩定。

2、子宮復舊

子宮在分娩結束時就收縮到臍部以下,在腹部可觸摸到子宮體,又圓又硬。以後逐漸恢復到非妊娠期的大小。宮底平均每天下降1~2釐米,產後10天子宮降入骨盆腔內,真正要恢復到正常大小需要6周時間。

3、惡露

指產後從陰道流出的排泄物。主要是血液,脱落的子宮蜕膜組織,粘液等。正常情況下在產後一週內為鮮紅色的,量比較多,血液多,有時有血塊。到第2周血量減少為淡紅色。以後逐漸成為淡黃色,粘稠的,量更少。產後3~4周就乾淨了。惡露有血腥味,但不應有臭味。

4、褥汗

出汗多這一現象屬生理現象,出汗是排泄體內水分的主要方式。妊娠期母體內增加了很多水分,產後主要通過出汗來排泄體內貯存的多餘水分。

5、便祕和小便困難

產後活動少,容易發生便祕。分娩時胎兒頭壓迫膀胱時間長,又因產後腹腔壓力改變,使膀胱收縮力差,容易造成排尿困難。

產褥期處理及保健

產褥期母體各系統變化很大,雖屬生理範疇,但子宮內有較大創面,乳腺分泌功能旺盛,容易發生感染和其他病理情況。需要注意清潔衞生,加強產褥期護理,使身體儘快恢復。

1、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休息環境,注意衞生。室內温度適宜,18~20℃,空氣新鮮,通風良好。即使在冬季也要有一定時間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風。居室內要清潔舒適。在房間內不要吸煙,有慢性病或感冒的親友最好不要探視產婦及新生兒,儘量減少親友探望,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產後衣着適當,清潔、舒適、冷暖適宜,不能與正常生活相差太遠。夏季注意涼爽,冬季注意保暖。過分"捂"的不良習俗是不科學的。這樣使汗液不能蒸發,影響體內散熱。產後一定要注意衞生,應該像平時一樣洗漱、刷牙、洗臉、洗腳、梳頭,飯前便後洗手,餵奶前洗手。出汗多還要勤洗澡、勤換衣服,注意預防感冒,洗澡應採取淋浴,不要盆浴,以免髒水進入陰道引起感染,用具要清潔。產後陰道有惡露排出,要注意保持外陰部清潔,每日用温開水洗外陰,勤換內褲與衞生墊。大小便後避開傷口,用清潔衞生紙從前向後擦淨,注意不要反方向,以免肛門周圍細菌逆行造成感染。

2、注意情緒變化經歷妊娠及分娩的激動與緊張,產婦精神極度放鬆;對哺育嬰兒的擔心;產褥期的不適等均可造成情緒的不穩定,尤其在產後3~5天,可表現為輕度抑鬱,應幫助產婦減輕身體不適,並給予精神關懷、鼓勵、安慰,使其恢復自信。抑鬱嚴重者,需服抗抑鬱症藥物治療。

3、飲食由於分娩時體力消耗大,身體內各器官要恢復,產婦的消化能力減弱,又要分泌乳汁供新生兒生長,所以飲食營養非常重要。產後1個時可讓產婦進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後可進普通飲食。食物應富有營養、足夠熱量和水分。若哺乳,應多進蛋白質和多吃湯汁食物,並適當補充維生素和鐵劑。食品要多樣化,富於營養,容易消化,不能多油膩。尤其產後最初幾天內,要多吃些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品,多飲水及湯類,促進乳汁分泌。多食水果、蔬菜有利於大便通暢。夏天可吃西瓜,利於防暑降温。但產後不宜喝茶,因為茶葉中含有鞣酸,它可以與食物中的鐵相結合,影響腸道對鐵的吸收,從而引起貧血,另外,茶葉中還含有咖啡因,飲用茶水後,使人精神振奮,不易入睡,影響產婦的休息和體力的恢復,同時茶內的咖啡因可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容易使嬰兒發生腸痙攣和忽然無故啼哭現象,所以產婦產後不宜喝茶。忌辛辣食物及酒類。注意飲食衞生,防止胃腸炎的發生。

4、排尿與排便警惕產後尿瀦留:在產後5日內尿量明顯增多,應鼓勵產婦儘早自解小便。產後4小時即應讓產婦排尿。若排尿困難,應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顧慮,鼓勵產婦坐起排尿,可用熱水薰洗外陰,用温開水沖洗尿道外口周圍誘導排尿。下腹部正中放置熱水袋,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縮。必要時可給予導尿或留置導尿管1~2日,並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重視便祕:產後因卧牀休息、食物中缺乏纖維素以及腸蠕動減弱,產褥早期腹肌、盆底肌張力下降,常發生便祕。應多吃蔬菜及早日下牀活動。若發生便祕,應口服緩瀉劑、開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腸。

5、觀察子宮復舊及惡露每日應在同一時間手測宮底高度,以瞭解子宮逐日復舊過程。測量前應囑產婦排尿,並先按摩子宮使其收縮後,再測恥骨聯合上緣至宮底的距離。產後宮縮疼痛嚴重者,可用山楂100g,水煎加糖服,或定時服用索密痛片。 每日應觀察惡露數量、顏色及氣味。若子宮復舊不全,惡露增多、色紅且持續時間延長時,應及早給予子宮收縮劑。若合併感染,惡露有腐臭味且有子宮壓痛,應給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6、乳房護理推薦母乳餵養,必須正確指導哺乳。於產後半小時內開始哺乳,廢棄定時哺乳,推薦按需哺乳,生後24小時內,每1~3小時哺乳一次。生後2~7日內是母體泌乳過程,哺乳次數應頻繁些,母體下奶後一晝夜應哺乳8~12次。最初哺乳時間只需3~5分鐘,以後逐漸延長至15~20分鐘。讓新生兒吸空一側乳房後,再吸吮另側乳房。第一次哺乳前,應將乳房、乳頭用温肥皂水及温開水洗淨。以後每次哺乳前均用温開水擦洗乳房及乳頭。母親要洗手。哺乳時,母親及新生兒均應選擇最舒適位置,需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含在新生兒口中,用一手扶託並擠壓乳房,協助乳汁外溢,防止乳房堵住新生兒鼻孔。每次哺乳後,應將新生兒抱起輕拍背部1~2分鐘,排出胃內空氣以防吐奶。哺乳期以10個月~1年為宜。乳汁確實不足時,應及時補充按比例稀釋的牛奶。

哺乳時遇到以下情況應分別處理:

乳脹

若發生乳房脹痛,多因乳腺管不通致使乳房形成硬結,可口服維生素B6或散結通乳中藥,常用方劑為柴胡(炒)、當歸、王不留行、木通、漏蘆各15g,水煎服。同時用涼毛巾濕冷敷配以揉乳房,促使乳汁暢流。

催乳

若出現乳汁不足,除指導哺乳方法、按時哺乳並將乳汁吸盡、適當調節飲食外,可選用下述方法催乳:

①針刺中、合谷、外關、少澤等穴位,用強刺激手法;氣血虛弱者取足三裏穴,用弱刺激手法,或用耳針取乳腺、胸、內分泌、皮質下等穴位,每日一次。

②服用中藥:肝鬱氣滯型選用下乳湧泉散(當歸川芎、花粉、白芍、生地、柴胡、青皮、漏蘆、桔梗、木通、白芷、山甲、甘草、王不留行)加減;氣血虛弱型選用通乳丹(人蔘、黃芪、當歸、麥冬、木通、桔梗)加減,紗布包好,用豬蹄2只燉爛吃肉喝湯。此外,也可用成藥催乳飲催乳。

乳頭皸裂

初產婦或哺乳方法不當,容易發生乳頭皸裂,輕者可繼續哺乳,每次哺乳後應在皸裂處塗敷蓖麻油鉍糊劑,於下次哺乳前洗淨。皸裂嚴重者應停止哺乳,並塗以上述藥物。若有吸乳器,可用吸乳器將乳汁吸出後餵給新生兒。

退奶

產婦因病不能哺乳,應儘早退奶,具體方法應諮詢產科醫生。

7、產後鍛鍊:產後要適當活動,進行體育鍛煉,有利於促進子宮收縮及恢復,幫助腹部肌肉、盆底肌肉恢復張力,保持健康的形體,有利於身心健康。產後適當休息,卧牀最好側卧,多翻身,儘量少仰卧。產後12~24小時可以坐起,並下地做簡單的活動。生產24小時後就可以鍛鍊,不用器械,躺在牀上即可進行。開始應有人協助,以後慢慢自己做。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可做些:俯卧運動、仰卧屈腿、仰卧起坐,仰卧抬腿,肛門及會陰部、臀部肌肉的收縮運動。簡單易行,根據自己的能力決定運動時間、次數。注意不要過度勞累,開始做15分鐘為宜,每天1~2次。

8、健康查體:在產褥期末,即產後6~8周應到醫院進行一次全面的產後檢查,以瞭解全身和盆腔器官的恢復及哺乳情況,以便及時發現異常和及早處理,防止延誤治療和遺留病症。如有特殊不適,則應提前檢查。

9、產後用藥:母體服用的大多數藥物都可以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乳汁,影響乳兒。因此,產婦服用藥物時,應考慮對嬰兒的危害。有些藥物哺乳期不能應用。如紅黴素可引起乳兒的肝臟損害,出現黃疸;氯黴素可使嬰兒出現灰嬰綜合徵;鏈黴素、卡那黴素可引起聽力障礙;四環素可引起乳兒牙齒髮黃;磺胺藥可引起肝臟和腎臟功能的損害;氯丙嗪和安定也能引起嬰兒黃疸;滅滴靈則使嬰兒出現厭食、嘔吐;利血平使乳兒鼻塞、昏睡。

另外,還有一些影響乳汁分泌的藥物,如大劑量的雌激素,雄性激素,麥芽,薄荷等有回奶的作用,所以乳母不要使用。對嬰兒及乳汁有影響的藥物還有很多,以上僅是舉例,提醒產婦不要濫用藥物,如果必須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以上內容轉載自新浪健康)

  (責任編輯:樑莉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