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成小胖墩,全怪飲食習慣踩上了這8個雷!

本文已影響1.25W人 

孩子胖胖的小時會覺得可愛,可長大後身體機能上的不健康、心理上的自卑等各種壞處就開始漸漸浮現。孩子肥胖,有可能是從小在飲食習慣上踩到了下面的8個雷區哦~


1、吃得晚

小時候因為工作的緣故,媽媽每天晚上都要到8、9點才下班。

當別人家孩子已經吃完飯、寫完作業、遛完彎準備洗洗睡的時候,我可能還在吃晚飯。

因為吃得晚,自然就沒有了出去運動的時間,更可怕的是,胃就算加班加點工作,也不能把食物完全分解掉。

睡覺時還帶着一肚子食物,日積月累地囤在肚子裏,不發胖才怪。時間久了,除了長胖,對孩子的脾和胃都有損傷。

應對策略:

下班晚,是職場媽媽都會遇到的難題。但無論工作有多忙,也不要打亂孩子一日三餐的時間。

如果要加班,或是正常下班晚,可以請個阿姨專門做飯,讓孩子按時吃飯。

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可以事先做好飯放在家裏,或是請祖父母來幫忙解決。

孩子變成小胖墩,全怪飲食習慣踩上了這8個雷!

2、吃得快

上學時每到吃飯,我媽最喜歡説的就是:“快吃快吃!”因為他們沒有時間沒有耐心等我慢慢吃。

這樣的後果是,肚子塞飽了,嘴裏還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現在我媽最喜歡跟小福氣玩“誰吃得快”的遊戲。

在她的訓練下,小福氣吃飯特別快,幼兒園老師反映,根本不敢給他先盛飯,給他先盛,沒等別的小朋友吃到嘴,他已經舉手要添第二碗飯了。

對此我媽深以為傲,覺得孩子吃飯好,不煩神。但其實吃的快的孩子最容易胖。

吃得太快,食物在嘴裏沒有經過充分的咀嚼,大腦得不到刺激。明明肚子已經飽了,大腦還沒反應過來,給身體下的指令還是“好餓好餓啊!”結果就會不自覺地吃下更多的食物。

應對策略:

給孩子準備的食物不要太燙,吃飯時不要催,要不斷提醒孩子細嚼慢嚥。

每一頓飯都要像品嚐《舌尖上的中國》裏的美味一般,讓唾液充分地將食物分解,這樣身體才能吸收充分,且不會過量填充食物。

3、吃得多

因為吃得快,那麼在相同的吃飯時間內,就會比別人吃的多。

同樣是吃人蔘果,讓悟空和沙僧都還在慢慢品嚐的時候,八戒已經囫圇吞棗地塞進肚子裏了,看別人吃得津津有味,他就嚷着要再吃一個。

小孩子也是一樣,小福氣吃飯,我媽總是會盛上一滿碗飯端到他面前。

我説這麼多他吃不完。我媽很不以為然,説“恐怕還不夠呢!”

應對策略:

只要我陪小福氣吃飯,都會重新拿一隻碗,把那隻滿碗裏的飯一點一點地撥給他吃,結果很快小福氣自己摘了小圍兜,説“飽了”。

沒有孩子是天生的大胃王,都是後來被一點點撐大的。

能少吃一口,就別多喂一口,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裏慢慢吃,這樣肚子飽了,大腦就會立刻發出指令了。

孩子變成小胖墩,全怪飲食習慣踩上了這8個雷! 第2張

4、不給零食

從小被教育,女孩子不能太饞,所以家裏一般不給吃零食,所以逮到一頓就會猛吃,哪怕吃到撐。

因為怕餓啊!因為對於小孩來説,沒有比飢餓更難熬的。胃就這樣被撐大了,每頓飯越吃越多。

應對策略:

孩子的胃很小,少吃多餐才是健康的飲食習慣。

兩頓飯之間,用水果或健康零食作為加餐,就不會讓孩子有太強烈的飢餓感,一頓吃好多。

媽媽記得一定要避免給寶寶食用不利健康的零食→《乾貨:5秒教你認出毒害寶寶的壞零食!》

5、吃剩菜

我媽做菜習慣一次量做很多,青菜一鍋一鍋地熬。因為她説我們“吃菜多”。

可事實上,菜根本吃不完,於是就一頓壓着一頓,幾乎餐餐都有剩菜,時間放得再久也不捨得倒掉。

剩菜首先她和我爸吃,吃不完就會逼我們吃。

因為不想吃剩菜,所以就必須把剩的全部吃完才能吃新的。不自覺地就又多吃了很多。

應對策略:

長期吃剩菜會引起淺表性胃炎(我媽就有),所以每頓炒菜的量可以少一點,寧可有點餓,不要過份飽。

美味的東西吃一點點就夠了,但不想吃的東西,吃太多,也感覺不到滿足。

6、飯後喝湯+湯泡飯

吃飯配湯本來是好習慣,但我家做湯不是象徵的意思一下,而是一燒就一大鍋。

明明已經塞了一肚子的飯菜,再喝一碗湯,於是飯菜之間零星的空隙也被填滿。

有時如果桌上只有剩菜,我們不愛吃,我弟最拿手就是西紅柿蛋湯泡飯。

米飯泡在菜湯裏被浸得半軟,吃進肚裏在胃部慢慢發酵,那個酸爽,沒試過的人根本無法想象!

我爸最拿手是炒菜吃完了,有些菜湯捨不得倒掉,拿開水衝一衝喝掉。於是大量的油脂和鹽份就一起到肚子裏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小福氣也愛上了喝湯,飯吃不下了,我媽立刻補一句:“那湯喝不喝啦?”

應對策略:

湯泡飯的習慣很不好,既不利於消化,又對胃不好。

事實上,葷湯裏的營養元素只固體物質的10%,且湯裏的嘌呤含量還特別高,所以想給孩子補,還是給他吃肉和蛋等固定的食物為好。

至於湯,可以喝,但要飯前喝,增加飽腹感減少主食的攝入,喝湯的量也不宜多,一小碗足夠。

孩子變成小胖墩,全怪飲食習慣踩上了這8個雷! 第3張

7、吃飯不同步

一頓晚飯,我們家六個人要吃四次。

第一次小福氣從幼兒園回來跟我媽一起吃,第二次我下班回來吃和“不高興先生”一起吃,第三次我爸到家吃,最後一次,我弟吃。

這種“你吃完了我吃”的感覺,讓我有種我家每個小時都有人在吃飯的錯覺。

對於小孩來説,反正只要你吃,他就眼饞,於是這個喂兩口,那個喂兩口,不吃不覺也會吃下了更多的食物。

應對策略:

孩子放學回來,如果餓可以先拿水果和小餅乾墊一下,等大人下班回來一起吃。

如果實在沒辦法同步,大人吃的時候也堅決不要再喂孩子。

能一起吃飯,還是儘量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吧!這不僅是為了養成孩子良好的就餐習慣,也是培養一家人親情的最好時機。

8、食物太單一

因為老家有一畝三分地,所以我爸媽一直堅持着自己種糧種菜的習慣。雖説飯菜都是綠色無公害食品吃着放心,但也有它的弊端。

比如日常主食,除了米就是面,否則爸媽辛苦種出來的糧食你忍心白白浪費嗎?小福氣就是一邊念着“鋤禾日當午,汗滴何下土”,一邊吃光了一碗又一碗的白米飯。

另外自家種的菜,不可能像菜場裏賣的那麼齊全。常常是到了一種菜的採摘季節,這段時間飯桌上全都是它。

有人見過滿桌都是蠶豆、毛豆、扁豆的壯觀景象嗎?各種豆,有燒的有煮的有燉的,可不管怎麼七十二變,吃到嘴裏都是一個味啊!

不僅如此,吃下去的澱粉含量也是蹭蹭往上蹜啊!

應對策略:

要想孩子健康又不胖,那麼每一餐的食物除了必要的碳水化合物之外,還要有相應的維生素、素食纖維和蛋白質。也就是説蔬菜、蛋奶、紅白肉等各類食物要均衡食用。

總之,從小注重孩子飲食的營養搭配、飲食結構和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才會真正讓孩子受益一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