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每個孩子都有撒謊敏感期! (顛覆認知的深度研究)

本文已影響1.86W人 

原來每個孩子都有撒謊敏感期! (顛覆認知的深度研究)

別慌!如果你的孩子撒謊了,那是非常正常的!

在1989年的一次經典研究中,新澤西醫科大學的研究者把一羣3歲的小孩帶進一個安裝了隱藏攝像頭的房間。研究者們告訴孩子門,他們會放一個“驚喜玩具”在桌子上,要求孩子們不可以偷看這個玩具。然後研究者離開了房間。每當發現孩子偷看(絕大多數孩子都這樣做了),他們就會回到房間,問孩子有沒有偷看。結果,有38%的孩子撒了謊,說他們沒有偷看玩具。 2002年,就孩子撒謊的現象研究了20年的李康教授團隊又做了一次類似的實驗,結果發現:2歲孩子中,就有30%會撒謊,到了3歲,撒謊率達到50%,4歲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撒謊了。

如您所見,每個孩子都可能會撒謊。

不僅是你家孩子會,連隔壁老劉家、同事小李家的孩子也說過。


原來每個孩子都有撒謊敏感期! (顛覆認知的深度研究) 第2張

其實,孩子撒謊是有原因的

哈佛大學兒科學榮譽教授,96歲高齡的貝里醫生研究發現:撒謊是孩子必經的一段成長敏感期,就像孩子在口腔敏感期啃手,我們不能說他不衛生,在手的敏感期亂丟東西,我們不能說他搞破壞,撒謊敏感期只是孩子自我認知、自我實踐的一個階段。

撒謊敏感期的到來,標誌着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三歲的孩子開始廣泛地跟人互動,孩子開始發現別人內心想的東西跟自己是不一樣的,發現自己知道的東西別人不知道,別人知道的東西自己不知道。孩子對此特別感興趣,並開始試着告訴別人一些並不存在的事情來試驗別人是否知道這件事情沒有真的發生。這就是我們成人定義的“撒謊”行爲。
但孩子似乎對此樂此不疲,尤其是撒謊成功後,會萌生出更大熱情。他漸漸感受到自己是獨立的、與衆不同的存在,並很享受這種成長的成就感,並以此舉一反三。

原來每個孩子都有撒謊敏感期! (顛覆認知的深度研究) 第3張

撒謊標誌着孩子具備一定的心理技能孩子說謊並不意味着他們在走上歪路,正相反,說謊標誌着他們正在發展重要的心理技能。

因爲要想成功能夠騙到對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學會說謊需要有2個前提,1是必須能夠區分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什麼是我知道,你不知道的。2是有足夠的執行能力,孩子需要編造出另一個虛假故事,且牢牢的記住它(不能前後矛盾),有時還得控制表情顯得自然,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員們發現:在撒謊敏感期,孩子嘗試着如何組織更有說服力的語言,營造更自然的面部表情,編織更合理的幻境,以構造出成功謊言。在這個階段裏,孩子的語言表達、邏輯推理、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原來每個孩子都有撒謊敏感期! (顛覆認知的深度研究) 第4張

如果他已經撒謊了,怎麼辦?一次,泡泡賴在牀上就是不起牀,捂着頭眯着眼睛說:“媽媽,我感覺頭好暈。”我摸了摸他腦袋,然後問他:“是嗎?那要不要送你去醫院。”他搖了搖頭說:“我覺得多躺會就好了。”“那好吧,那你好好休息吧!好遺憾,本來我還準備帶你去遊樂園玩,看來只能把票送給別人了。”泡泡一聽這話,眼睛立馬撐得大大的:“媽媽,我覺得我好像好了。我們一起去吧。”“不行,身體要緊,下次再去。”最後,泡泡主動承認撒謊了,還立馬爬出被窩,快速給自己穿好了衣服……

對於這種敏感期無關大雅的小謊言,我選擇用有愛的方式讓孩子主動承認而不是自己當面拆穿。寶寶的臉皮也很薄,當面戳穿或者指責寶寶,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

原來每個孩子都有撒謊敏感期! (顛覆認知的深度研究) 第5張

如果說謊是爲了逃避責罰,那性質就另當別論了。

家長識破孩子的謊言後,必須讓孩子學着承擔一定後果,這樣他們纔會意識到利己與損人之間的界限,不會讓撒謊成爲解決問題的下意識選擇。比如說:孩子將手機摔碎了,卻說是狗狗乾的,這時你既要指出孩子破壞物品,也要點明他撒謊,但不要把兩者混爲一談,因爲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如果孩子摔壞手機後用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家長要表揚她的誠實,即便你們因爲手機的事還在生氣。李康教授在研究中發現,“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遠遠比“狼來了”要有效:前者是正強化——因爲說實話而受到讚賞,讓寶寶明白知錯就改就還是好孩子;後者是負強化——因爲說謊話而遭遇災難,導致他們只會在下次撒謊時更加小心一些。也就是說,讚賞他勇於承認錯誤,這樣他以後會通過撒謊伎倆來逃避責任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沒人喜歡被欺騙的感覺,但永遠保持誠實,本身就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對於孩子的謊言,我們更多的應該是給予理解和正面引導,從而幫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讓他擁有實事求是的理性人格,並引導孩子將他的心理技能和表達能力用在更有價值的事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