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打人?很可能是你默許的!

本文已影響1.7W人 

如果孩子經常打人,而且打人已經不分場合,不分人羣,那麼可以試試“標準行爲訓練法”,即,在看到孩子打人時,抓住孩子的手,並告訴孩子“如果你再打人的話,我就要控制你的手6秒鐘。”數到6秒之後,告訴孩子:“你如果不打人,我會放開你的手。”

對於有一定表達能力的孩子,有一個可以通用的辦法是,和孩子溝通,“我看到你剛纔追着打他了,好像你們剛纔發生了什麼事兒,你願意告訴我嗎?”嘗試着讓孩子把當時右腦高漲的情緒和攻擊性的行爲用左腦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對他也有一個內在的整合作用。當孩子願意用語言說出來的時候,他的打人的行爲纔有可能被理解和調試。

下面,我想寫兩個案例,做一些補充。

我們小區有個2歲半的小女孩,小臉蛋粉粉的,長得很可愛,可就是特別喜歡打人,尤其喜歡打嬰兒車的小寶寶。每次,她看到嬰兒車,就要湊上去看一下。可一靠近嬰兒車,就立刻揮起手來,一巴掌打在小寶寶臉上,嚇得小寶寶哇哇直哭。

而後面緊跟着的奶奶,趕緊把小女孩拉開,然後,打她的手以示懲罰,並嚴厲指責她:“疼不疼?看你以後還打人不?”可小女孩呢,一聲不吭跑了,下一次見到小寶寶,還是照打不誤。也因此,小區裏知道這事兒的父母,只要見到她,就將嬰兒車推走,避而遠之。而這個小女孩,似乎也沒有朋友,也幾乎沒看到過她的父母,她的身後永遠都是追着她跑的奶奶。

奶奶很無奈,不知道怎麼改掉孩子愛打人的毛病

孩子總愛打人?很可能是你默許的!

愛打人的小孩,很難交到朋友。

從案例描述中可以看出,小女孩的父母陪伴的時間少,這可能造成孩子安全感缺乏,而安全感缺乏的小孩,往往有兩種極端表現,一種是變得怯懦、退縮,一種是變得非常有攻擊性。小女孩是後一種。

撇開小女孩是否缺少父母陪伴的問題,單純從奶奶的教育方式來說,問題也很明顯。我們說,2歲左右的孩子普遍存在打人的情況,這種打人很多時候都不是有意識的攻擊。因爲孩子的身體發育滯後於大腦發育,所以經常會出現肢體動作和大腦想法不一致的情況——本來是想和小朋友打個招呼,可手一揚起,就變成打人的姿勢了;本來她喜歡小寶寶,可她不知道用什麼方式表達出來;還有的時候,他們打人,只是想試試自己手的力量。我們也可以理解爲手的敏感期。

從這個角度看孩子“打人”,並不可怕。父母從容應對和引導就好了。

然而,奶奶不懂這些育兒常識,在她看來,孫女已經養成了動不動打人的壞習慣,這個壞習慣只能通過打手的懲罰得到改變。所以,一見到孫女打人,就上綱上線,必須懲戒。這樣一來,反而容易讓孫女這個打人的行爲固化下來。

正確的做法是,不批評不指責,蹲下來擁抱孩子,並告訴孩子正確的方式。比如,奶奶可以這麼和孫女說,“你是不是喜歡小寶寶?那我們可以看看,或者揮動小手跳舞給小寶寶看。”平時,還可以多和孩子做手指操,讓孩子明白,小手不是用來打人的,而是用來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我家孩子特別霸道,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總想要別人聽他的,如果不聽,就發脾氣揮手打人。可是我們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基本上也沒打過他呀,每次看到這種情況,爸爸都只是把他拉到牆角“談心”,可感覺跟他講道理沒神馬用,情緒激動起來,還是會控制不住打人。怎麼辦?

孩子總愛打人?很可能是你默許的! 第2張

對小朋友之間的正常打鬧,我們完全可以不插手

其實,一個孩子太有攻擊性,往往是被父母默許,甚至縱容出來的。這個案例就是如此。

細聊發現,孩子爸爸和孩子談心的方式有意思。

這位爸爸潛意識裏害怕孩子太弱會吃虧,所以給孩子灌輸的思想是,不能先動手打人,但如果別人先動手了,就一定要打回去。然而,在和別的小朋友發生意見衝突時,肢體碰撞是難免的,可只要對方碰了他,他就認爲是打人,必須用力打回去。所以,孩子表面上看是霸道,但實際上卻是自我保護意識過強,有點“防衛過當”了。

同時,家裏父母都是理性的、愛講道理的人,這個方式有很大問題。

媽媽的描述是,孩子“特別霸道”。那我們看一看,居高臨下去跟孩子講道理的父母,何嘗不是一種“霸道”?大人總希望孩子能聽自己的。於是孩子也學會了,“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要求別人聽他的。

這個孩子精準地學會了父母講道理的架勢,卻沒聽進去“道理”裏頭的任何一個字。

說實在的,你跟一個學齡前的小孩講道理,他能聽懂嗎?很抱歉,他基本聽不明白。

不僅聽不懂,孩子內心還會有一個感受:我的情緒在父母這裏是不被接納和不被理解的。

長此以往,這個小孩就會陷在自己的壞情緒裏,無法真正學會將情緒言語化。也因此,他們始終無法學會控制情緒,以及更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情緒上來了,就只會付諸行動。

所以,要改變這個孩子的打人習慣,首先,父母需要放下自己的擔心。要知道,你的孩子沒有那麼脆弱。你不必手把手教給孩子社交過程中具體如何做。你只需要跟你的孩子建立好進退有據的親子關係,那麼你的孩子就能找到跟他人的相處之道。

其次,父母需要放下那些大道理。多去看到孩子的情緒,並給孩子的情緒去命名。“你現在很生氣/難過/委屈……因爲……”,這樣的句式可以幫孩子釐清他們的內在世界,讓孩子情緒的天空由陰轉晴。內在世界變得清爽透氣了,孩子也就獲得了心理能量和空間,去管控自己的情緒以及行爲。

TIPS:

❶ 孩子在不會說話之前的打人,是在用“打人”引起你的關注;

❷ 1-2歲孩子打人,是他們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❸ 3歲到6、7歲的大孩子打人,更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❹ 大人做了壞的演示和壞的榜樣,還有強制性管制,也會強化孩子的打人行爲。

❺ 與其打罵孩子或者講道理,不如多陪陪孩子,帶孩子多做一些發泄體力的運動,多與孩子有肢體上的親密接觸;每當孩子有打人舉動的時候,溫柔地握住孩子的手,簡單地告之“不可以”就好。

❻ 如果面對孩子打人,父母能夠少些焦慮、憤怒、責罵,從容面對,那麼就一定會帶動孩子更好地改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