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批評孩子纔會知錯能改?

本文已影響1.08W人 

孩子的成長就像小苗長成大樹的過程,有可能營養不夠好,長得不夠直,遇到病蟲害,就要鬆土、剪枝、除蟲,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批評和教育。

但是,批評也要注意技巧,因爲父母的批評方式直接影響孩子如何看待錯誤和不足。怎樣批評才能既不傷害孩子,又能起到教育效果?

注意批評時的表達方式

在批評之前,大概評估一下這件事情的嚴重程度,找準你需要的語氣。

如果事情本來沒有那麼嚴重,就不必大動肝火;同樣如果事情已經需要嚴肅對待的時候,就不能再那麼溫柔耐心。

讓孩子通過你的情緒瞭解這件事情的嚴重程度,並告訴他原因。

堅持原則,不能因爲今天心情好就從寬處理,明天心情不好就藉此發泄情緒。而是要明確,批評的目的是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引導其改正。

事情弄清楚前,先彆着急給問題定性,先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說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

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TA真的有錯,也會因爲有機會解釋而比較甘心認錯。

批評孩子的時候,加一點自我反省,比如:“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你,爸爸/媽媽在...上也有問題。”

這種自我批評,不僅讓孩子有認同感,還教會他們以後要勇於自我批評和敢於承擔責任。

批評之後,記得給予安慰和鼓勵,比如:“每個人都會犯錯,只要能改正過來,就都是好孩子……”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孩子:無論如何,我很愛你。

父母如何批評孩子纔會知錯能改?

批評要抓重點、簡潔、及時,

不要“翻舊賬”

發現孩子犯錯誤後及時批評指正最有效。

但當你發現得晚,或是當時一些事情耽誤了你的批評行動,使得你不得不跟孩子“秋後算賬”時,可以先將這件事情“複述”一遍,讓孩子充分回憶後再教育。

《爸爸去哪兒3》中,劉燁向老鄉問路時,諾一一直插話要給爸爸吃糖。

老鄉走了之後,劉燁馬上和諾一說:“剛纔爸爸在和別人說話時,你插話了很不禮貌,爸爸不太高興。”

“可是爸爸,我想給你嚐嚐這個糖。”

“你想給爸爸吃糖應該等別人說完話再給,隨便插別人的話不禮貌,懂了麼?”

“知道了”

不到一分鐘,批評結束,卻效果很好。

如果孩子在一個問題上“百說不聽”,要思考一下是不是批評方式出了問題。可以換一種方式引起孩子的警覺。

最不可取的是在批評一件事情的時候又提起了一個別的錯誤。這樣做只會讓你們的談話缺少中心,導致孩子心不在焉。

注意批評的時機、地點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在外人面前批評會讓孩子覺得很沒有面子,不僅影響親子關係,還容易導致孩子產生牴觸情緒,甚至“破罐子破摔”。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批評孩子要儘量避開這4個時間:

? 早晨上學前

早晨心情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孩子一天的狀態,心情好他們就能愉快的迎接新的一天地到來。如果在這時批評孩子,會讓孩子帶着情緒上學,影響學習狀態。

? 吃飯的時候

一家人一起吃飯應該是溫馨、快樂的時光,但可能是平常工作忙沒時間管教,一些爸爸喜歡在吃飯的時候教育、批評孩子。

這樣容易讓孩子覺得和爸爸吃飯是很痛苦的事情,孩子的食慾也會大受影響。

? 生氣的時候

批評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宣泄情緒。有些家長脾氣上來管不住自己,一開口就可能破口大罵。

不僅傷了孩子的心,還會讓孩子迫於壓力認錯,卻不知錯在哪裏。

先讓自己平復心情,才能對孩子犯錯做出正確判斷,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劃重點

現象解析

◆父母在批評時情緒化,不懂得傾聽

◆方法不對,孩子重複犯同個錯誤

◆父母不分場合、時機批評孩子

家長應對

◆注意批評時的表達方式

◆抓重點、簡潔、及時,不要“翻舊賬”

◆注意批評的時間、地點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