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全職在家和出去工作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本文已影響2.78W人 

誰的孩子最優秀?全職媽媽pk職場媽媽。關於“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的爭論一直很熱鬧,我不想因爲他我就變得止步不前了。

母親全職在家和出去工作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而“全職媽媽”呢?她們覺得:

“原本就不存在毫不費力的親子關係,沒有任何一種關係不需要經營,沒有任何一種親密無間就該理所當然。假如,你所看到的毫不費力,是因爲其背後特別努力。”

雙方的觀點聽着都有道理,但“究竟全職媽媽培養的孩子更好?還是職場媽媽呢?”

不想雞湯也不想情緒化,咱們來看看一些研究成果。分析過程先略去(很複雜的元分析),直接說結論吧:

從總體上看,還沒有發現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的孩子之間具有顯著區別的證據。兩類孩子在認知發展水平,在行爲恰當等方面沒有顯著的差別。換句話說,兩類孩子一樣的聰明,一樣的行爲得體(反之亦然)。

這好像與我們一般的認識不太一樣。全職媽媽放棄事業,7*24陪伴孩子的成長,培養出的孩子竟然沒有區別?

一個比較權威的解釋是,真正顯著影響孩子成長結果的,不是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長短,而是媽媽是否具有高敏感性。

所謂高敏感性,是她們能否及時發現、響應孩子的需求,爲孩子的發展提供足夠的刺激(讀書、遊戲、旅行都是很好的刺激源),能否爲他們營造溫暖的家庭氛圍。

表面上看,全職媽媽擁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但是,如果加上“質”的考量,職場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說不定更長。

有個朋友,工作時她是個標準的女強人。但只要下班、週末,100%拋開手機、工作所有干擾,專心陪兒子。晚上陪他看書、遊戲、聊心事,週末必定有一天陪着孩子出去走走逛逛,博物館、動物園、天文館,五花八門、豐富多彩。這樣看來,她有效陪伴兒子的時間真不少。

難道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之間真的沒有任何區別了?話也不是如此絕對,“無差別”的結果是廣泛意義上的。如果區分孩子年齡、家庭收入水平,還是存在兩者之間比較好的選擇的。

1歲是個分水嶺

1歲以內時,媽媽不工作全職在家陪伴,但在他2-3歲時,重返職場,這樣的孩子反而會更聰明。

這可能因爲,1歲以前的嬰兒更需要媽媽時刻陪在身邊,以建立讓他感覺安全的親子關係,進而促進他的智力發育。而2-3歲的孩子,更需要如董卿所說的媽媽的榜樣示範作用,以促進他的智力發育。

所以,強烈呼籲,法定產假應該向歐洲國家看齊,延長至1年!這樣做有利於提高未來的全民素質!

低收入家庭,媽媽最好工作

有些媽媽會說,自己不工作,雖然手頭拮据點,但只要多陪孩子都是值得的。

但事實上,研究發現,低收入家庭,孩子會因爲媽媽的工作收入獲得更舒適的環境,從而促進其智力水平的發展,並減少焦慮、擔心、害羞等內化行爲問題的出現。

沒有足夠經濟基礎的家庭,媽媽重返職場是個更好的選擇。

當然,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媽媽的選擇,比如最現實的,媽媽重返職場,誰來帶孩子?現在,在沒有令人放心、高品質的託兒所時,只能將孩子委託給老人;老人無法幫忙時,全職媽媽好像是唯一的選擇。

以上關注點都在孩子,但除此之外,媽媽的感受也很重要。當媽媽全身心陪伴孩子,她能體會自身價值的最大化、能收穫最溫暖的幸福時,爲什麼不支持她這麼做呢?

所以,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全職媽媽是個很好的選擇,特別當孩子特別小的時候(1歲以內)。如果因爲各種原因,媽媽選擇重返職場也不要內疚和焦慮,保持對孩子的高敏感,一樣能培養出聰明的好孩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