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總惹事怎麼辦

本文已影響2.05K人 

你的孩子愛打人惹事嗎?這2招教你巧妙化解於無形。解決問題在當下,但是功夫卻是在平時,所以今天的分享我還是會從解決衝突現場的方法和平時教育的方法兩個方面在展開。

孩子不聽話總惹事怎麼辦

一、孩子打人現場怎麼處理?

這幾年的那些因孩子之間小衝突而演變成社會大沖突的熱點新聞相信大家都看到過。如果遇到哪種素質極差的家長,咱們肯定是首先選擇保護孩子保護自己,遠離現場,尋找工作人員或者警察的幫助。所以,那些極端問題考驗的是家長的智慧和素質了。

爲什麼一開始要把那些極端熱點新聞當話題拋出啦,因爲我孩子小時候屬於哪種比較軟弱善良的,在外面被欺負,一般情況下對方家長會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有那麼一部分家長要不就充耳不聞假裝不見,要不就無關痛癢不去教育。相信這樣的場景大家帶孩子的時候也都遇到過。所以,說那些熱點新聞其實是想驚醒,如果是我們的孩子是打人方我們內心其實沒那麼生氣和焦躁的事實,但也不要因此就罔顧了對孩子的教育。

咱們今天討論的是在雙方家長都冷靜有理智有禮節的基礎爲前提的如何處理孩子打人的問題。

我把步驟也做了一張圖片方便大家直觀記憶。

第一步,制止衝突

不管孩子之間的衝突是因爲衝動還是因爲惡意,在當下最重要首先還是家長保持冷靜,先把孩子隔開,制止這次的衝突。

有一次在工作中,有兩個孩子在賽車區因爲一輛紅色的小汽車發生衝突,高個一點的孩子一把搶過去了賽車還推到了另一個孩子。這個時候,孩子的媽媽衝了過來,很嚴肅的告訴推人的小朋友“不可以推人,推人是不對的。”然後很冷靜的把自己孩子拉到一旁進行安撫。這個媽媽的行爲可以說非常的值得肯定。

所以當我們的孩子不管是打人還是被打,如果當下我們在身邊,首先重要的是態度很堅決的制止衝突。

第二步,就是給孩子的情緒降降溫。

如果孩子的情緒很激動,我們家長可以先共情一下。這個和上一篇文章我們分享的孩子被欺負了家長要冷靜傾聽、支持安撫是一樣的。先平復情緒再解決行爲問題。

我們家長可以說“你剛纔很生氣對不對,你想玩那輛紅色的小汽車,但是他不給你,對不對。”這樣說能夠讓孩子感覺自己的感受是有人懂得,他的情緒才能逐漸平靜。

第三步,冷卻了情緒,就要解決孩子打人的行爲問題了。

我們可以帶着回顧事件的發生,提出解決辦法。比如我們可以說“打人是不對的行爲,是會造成傷害的行爲,其實,你想玩那個小汽車,還有很多的辦法,比如和他商量輪流玩,或者用其他的玩具交換。或者你覺得還有其他辦法嗎?”當孩子啓動他的理性開始思考的時候,他就不再那麼容易情緒激動了。

最後,當孩子平靜下來,認識到自己打人行爲是不對的,我們還要帶着孩子去跟對方真誠的、認真的道歉。要讓孩子從心理到行爲上都知道,打人是不對的,做錯了事情就必須承擔後果。

至於道歉之後兩個孩子之間是否還能一起玩耍,這個家長可以根據當時的具體情境去做具體的分析。我們也要相信,孩子有自己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平時的教育方法

上面分享的方法基本上是在衝突現場去解決問題的應急處理辦法。但如果想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打人或者捱打問題,我們還是需要從平時的教養方式下手。

怎麼做呢?

1、教孩子認識激動時的情緒狀態

情緒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課程呀,其實我們成年人很多時候也沒有認識自己情緒和控制自己情緒能力,也常會去做一些衝動下的事情。所以,我們不要指望孩子一開始就能很好的控制情緒,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先從學習情緒表達的方式開始。

他曾經提出過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這4個問題,我自己在實踐後覺得很有用,這裏分享給大家:

“在什麼情況下我容易生氣“

“在什麼情況下我容易傷心”

“當我想要生氣的時候,做什麼可以防止我真的發怒?”

“當我感到傷心的時候,怎麼才能緩和這種感受?”

其實除了生氣、傷心的情緒,大家也可以結合自己家孩子的實際情況去延展討論,比如我會問我兒子“在什麼情況下你最有自信”“在什麼時候你覺得孤單。”當孩子學會和我們討論情緒,已經如何面對情緒時這些話題後,他對於情緒的理解力會加深,行爲上會有一些改善。

另外我還會用正面管教裏的情緒認知臉譜,以及我們自制的一些情緒骰子、情緒小人的安靜書和孩子一起來認識情緒,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

大家如果想要這些素材,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向我要。

另外一個叫孩子進行情緒認知的好工具就是繪本了,因爲對學齡前的孩子純粹講道理他們可能似懂非懂,但是如果用講故事的方法他們就會更明白也更理解了。

關於情緒認知的繪本很多,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的情況去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如果在親子閱讀的時候能再用到以上那些啓發式的情緒提問就更好了。

2、教孩子如何跟對方協商、談判

我們在實際的帶孩子的生活中會發現,孩子之間的衝突大多因爲“需求不被滿足”而引起的。

所以,如果想從根本上解決衝突的產生,並且就像我們在上一篇文中說的那樣,教給孩子多元的方法去解決複雜問題,那麼我們要讓孩子知道,除了搶東西、打人,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並且用恰當的方式與對方談判,這才能夠得到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結果。

正面管教裏面有一個工具叫做我句式。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有意識的引導他使用我句式,一方面是覺得這個句式能幫助孩子說話更有邏輯,同時,這個句式也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情緒和願景表達出來。

大家也可以在家庭中有意識的引導孩子使用我句式,不一定是要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去使用,其實在孩子想要表達他自己的時候,我句式也可以幫助他更有邏輯。

以我們上面的搶玩具爲例,如果那個搶玩具的小朋友能夠這樣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次衝突呢?

“當你不給我玩具時

我感到很生氣

因爲你已經玩了很久了

我希望輪着玩”

這又引發出第二個可以教給孩子的社交技巧——輪流和交換。平時我們在家就可以跟孩子解釋清楚,在公共場合、在和小朋友玩遊戲時有那些規則,他應該如何去協商談判。

比如你可以告訴孩子,在遊樂場玩的時候大家要遵守“輪流“和”交換“的規則。如果孩子有想玩的玩具但正好別的小朋友已經在玩了,那麼他就可以去協商”我想玩這個小汽車,你可以給我玩一會嗎?”“我用我的小皮球跟你交換好嗎?”“我們輪流一起玩這個小汽車,一人玩一會好嗎?”

如果孩子會使用這些社交技巧,是不是很多的衝突和矛盾就避免發生了呢。

文章的最後,我想分享一句早在400多年前的西方哲學家斯賓諾莎說過的一句話“教育之目的,在使兒童成爲自主自治之人物,而非受制於他人之人物。”所以,不管是孩子打人還是捱打,我們要教給孩子的是他能夠自己控制情緒的定力、面對挫折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技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