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霸道在外乖巧,是孩子窩裏橫還是你小題大做?

本文已影響2.97W人 

▼01、在微信後臺有個家長留言說:

"自己的孩子三歲,在幼兒園表現的很乖,老師安排的任務都會完成的很好(吃飯睡覺都很乖,上課很認真不吵不鬧),老師基本上不用操心,可是在家裏卻很不聽話,叫她吃飯睡覺寫作業總是拖延,愛發脾氣,還愛頂嘴,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引申爲孩子在家裏和在外面表現的不一樣該怎麼辦?說到底是孩子行爲規則不一致的問題。

如果換一下,孩子在幼兒園表現的很糟糕,在家裏卻很乖,相信這個家長一樣會覺得很鬱悶。

在家霸道在外乖巧,是孩子窩裏橫還是你小題大做?

▼02、比起愛發脾氣,愛頂嘴,在家小霸王,在外軟羊羊,這種缺乏一致性和連貫性的行爲問題更讓家長們困惑。

很多時候,孩子在家都會對來訪的客人說謝謝,歡迎,很有禮貌的打招呼,可是到了外面就一個字也不說,讓父母有些尷尬,或者在外面不爭不搶很紳士,到了家裏卻會爲了一個小玩具而哭鬧撒潑,再或者,在家明明已經會背20首古詩,叫他在客人面前背誦卻說自己一首也不會,這些都是一個家長對孩子的有根據的行爲判斷和孩子的實際行爲之間的落差。

就像是一個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家裏很乖,就會理所當然的認爲在其它任何場合都會很乖,知道自己的孩子會背唐詩300首了,就會認爲叫他在別人面前背誦一兩首也是信手拈來,於是對孩子的行爲有了一個有理有據的預估和期望,一旦孩子的行爲偏離這個期望,就出現了上述那個家長的困擾了。

在家霸道在外乖巧,是孩子窩裏橫還是你小題大做? 第2張

▼03、產生這種落差我們得了解孩子爲什麼會有行爲規則上的不一致性。

按照心理培訓師葉壯的說法,這是孩子在追求一種真實而正確的情感體驗,在幼兒園裏“乖”爲什麼能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可與讚許?因爲這件事兒是“對”的,在社會羣體中與人爲善,人人都很nice,多好啊。

同樣的家也是一個社會小羣體,也要nice相處,所以回到家,孩子變身小霸王,應該嗎?我們肯定會認爲不應該。

可是人都有情緒,都有不高興的時候,孩子在家不高興了怎麼辦呢?表現在臉上,拒絕和你溝通,不聽你的指令(叫孩子去睡覺他偏不睡),而這個行爲肯定會惹怒一部分家長,認爲孩子怎麼回事,怎麼這麼不聽話。

於是家長粗暴的給孩子貼上這樣一個不乖的標籤時,孩子本身的情緒體驗沒能得到理解和緩衝,反倒是被否定了,那麼肯定會以各種方式來對抗這種不良感受,哭鬧,摔東西,頂嘴啊就發生了。

我們口中的“小霸王”也就產生了。

一般這個時候,我們都會認爲孩子“逞了威風了”,“當了老大了”,“把全家人都制服帖了”——“爽了吧高興了吧?!”其實不是的。

在家霸道在外乖巧,是孩子窩裏橫還是你小題大做? 第3張

孩子當小霸王的時候,也憤怒、也哭號、也彷徨不知所措進而用自殘要挾家長——他/她也不爽,他也難受,他也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孩子絕不是爲了當小霸王有快感而當小霸王。

是因爲他的情緒體驗不真實,我不高興的時候不是應該得到安慰和理解嗎?爲什麼忽略我的情緒感受直接跳到刷牙睡覺去,我哪有心情,不去還要被批評否定,這種感受真的很不好。(寶寶生氣了)

▼04、這麼一來,問題簡化了——該高興高興,該難過難過,給孩子一個表達與當下情境相匹配的情緒的權利。

這樣孩子就能體驗到真實而正確的情緒體驗,就像在大街上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大聲嘲笑着街邊的乞丐(因爲看到動畫片裏“灰太狼每次倒黴灰溜溜,羊村的羊就會這麼嘲笑他)——(但這種情感體驗就不太正確),所以他的母親會斥責他,教他不能這樣。

而孩子一進家門就變成“小霸王”這種事兒,有時並不是一個壞習慣或者壞情緒的事兒,可能是一個錯誤解讀情境導致的問題,(孩子可能看到別的小朋友很霸道就會有很多人圍着他轉,以爲是很喜歡他)於是也表現的很霸道。

所以,孩子在家小霸王是問題也不是問題,只要家長能接納理解孩子的情緒,關注孩子的情緒體驗與當下情景匹不匹配再加以引導就不是什麼大不來的問題。

若簡單粗暴的認爲孩子真的是在耍橫,胡攪蠻纏那問題就大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