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紅臉&唱白臉的教育方式好嗎?這個教育方式適合你的孩子嗎?

本文已影響2.36W人 

唱紅臉&唱白臉的教育方式好嗎?你會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你的孩子嗎?這個教育方式適合你的孩子嗎?最近爸爸去哪兒有熱播了,你贊同唱紅臉&唱白臉的教育方式嗎?

堅持自己的意見,因爲親子關係的基石是信任而信任,足夠承載這樣的堅持,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說怎麼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如何讓孩子擁有一個樂觀豁達充滿力量的內心世界,可是當了媽媽後才發現,原來,需要自信的不僅僅是孩子而已。

很多媽媽常常感慨,現在養孩子真的讓人心中忐忑無所適從。

管的太嚴怕傷害孩子,管的不嚴又怕溺愛孩子,一句話說重了會不會就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一件事沒有解釋明白是不是就給以後留下隱患,父母到底是嚴肅威厲的“狠角色”還是笑容滿面的“和事老”。

首先,父母管教與否的問題要優先於怎麼管教,對孩子無所限制放任不管的家長不在少數,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父母有絕對的義務履行管教責任,讓孩子逐漸理解並學會遵守規則。

合理的規則可以給孩子帶來安全感,而安全感伴隨着自由,如果當孩子不知道行爲的界限在哪裏,他反而不會覺得自由和快樂,他會去試探行爲的界限,試探往往也就伴隨着對規則更加肆無忌憚的忽視。

可是,如何有效的履行父母的管教責任,這是每一代父母都會去糾結的問題。

以前和球爸討論過“紅臉和白臉”的人設問題,這是我們上一代父母最常用到的育兒技巧,父母中間必有一方如秋風掃落葉的嚴厲管教孩子,那麼另外一方就春風化雨的充當調解員緩和衝突。

爲什麼父母需要紅臉和白臉的配合才能去管教孩子,養育了球寶後我才發現,原來是因爲我們把管教孩子等同於得罪孩子,我們從內心深處對自己的管教方法不自信不坦然,而這些都是在掩蓋我們育兒路上的如履薄冰。

唱紅臉&唱白臉的教育方式好嗎?這個教育方式適合你的孩子嗎?

父母對孩子管教時不自信,一部分原因是我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曾經受到的一些創傷,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容易出現“過度補償”的心理。很多父母自己小的時候被管教過嚴,當自己有了孩子的時候,潛意識裏就會把孩子當成幼年的自己來養育,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絕不允許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看不得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接受不了孩子經受挫折。

不自信的另外一個原因在學習型父母中特別常見,那就是“照本宣科”。我們吸收了數量龐雜的育兒知識,可是有相當一部分魚目混珠徒有其表,之前的文章(成長 | 育兒等於育己,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禮物)中有討論過。

父母如果被當作是一項職業的話,也許可以稱得上是最有學習動力和投入意願的人羣了,手機微信裏訂閱了刷好幾版都看不完的育兒類公衆號,沉浸在各種母嬰網站論壇上流連忘返,瞅準每一個時機去汲取最新育兒心得和信息動態,我們用理論武裝自己的同時也把自己架在了脫離現實的困境中,因爲現實總是不按常理出牌。

很多家長都會吐槽育兒書籍徒有其表,原因是他們把方法放在自己家孩子身上,總是失望收尾,不僅沒有效果,有的甚至會有反作用。

也就是說,看上去很有用的育兒理論,對於我們,也許毫無幫助。

事實上,我們汲取育兒知識、方法和技巧的時候,其實是在培養一種現代父母的直覺,這種直覺會延伸爲對父母自身的反思和覺察,如果沒有這種直覺,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和心中的預期相差甚遠,事實上,這種預期是非常不恰當的,但會讓我們處在左右爲難無所適從的焦慮中。

我們把希望寄託在育兒書籍裏的“條條框框”讓我們胸有成竹用“規範動作”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但是現實的不按常理出牌會讓我們臨陣亂了手腳失了方寸,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連自己都不相信方法行得通,那麼孩子就會察覺到父母的糾結和猶豫,最終導致施予的管教行爲讓孩子無法信服,自然也就達不到管教的效果。

孩子看到了其他小朋友玩具很好玩,一把就抱在了懷裏不撒手,這個時候,媽媽爲了不讓孩子因爲還回去而傷心難過,於是用最快速度跑到就近的玩具店尋找一模一樣的玩具給孩子,結果還是沒找到,一想到孩子即將爆發的哭鬧,忐忑不安手足無措,腦子裏都在盤算要怎麼讓孩子轉移注意力。

還有,

孩子:媽媽,我還要看動畫片。

媽媽:不能再看了,再看會傷害眼睛的。

孩子:我就要看。

生活中這樣的情景每天都在發生,通常我們的應對方式會有以下幾種:

消極逃避

像買玩具的媽媽一樣,平時在管教孩子時,常常因爲無法忍受孩子的哭鬧,把規則的界限的一退再退,以至出現問題的時候,還沒去和孩子溝通就選擇了逃避問題的方法,而孩子靈活掌握了“情緒會控制父母”的技巧,也就出現了媽媽的焦慮和無計可施。

堅定的維護家長權威

“不行就是不行,你就是哭一天也不讓你看。”球爸以前會經常說這樣的話,我常常開玩笑的說,這flag立的就是用來啪啪打臉的,而球爸會解釋說,“我現在都管不了,再大點更管不住,”所以,很多時候,父母管教效果的偏差不在於孩子問題的大小,而是家長和孩子關於成長權利的爭奪,這種對立的堅持只能讓父母對親子關係的未來更加惴惴不安。

討好或是恐嚇孩子以達到自己的管教目的

“看電視眼睛會瞎掉的”,誇大看電視造成的可怕後果,覺得孩子覺得害怕了就會聽,這種例子還有很多,不讓孩子玩水玩沙嚇孩子會進醫院打針,威脅孩子如果不聽話就會被警察抓走,父母在用孩子無法理解的生活經驗去誘導孩子,無傷大雅的小伎倆卻會給孩子灌輸許多錯誤的觀念。

更多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去討好孩子,因爲,孩子聽不聽從管教是要碰運氣的,硬的不能來,那就來軟的。

其實,父母自信的關鍵在於我們的內心是否平和。我們常常說,溫柔的堅持,這個溫柔指的就是父母的內在狀態。

著名的自體心理學派創始人科胡特有一句話“不含敵意的堅決,不帶誘惑的深情”就是在告訴我們,只有堅持地拒絕孩子的某些不合理要求,纔有利於孩子內化出一些有益的品質。

比如到了該獨自睡覺年齡的孩子,父母堅決要求孩子一個人睡覺,在獨自入睡面對黑暗的過程中,孩子建立起安撫恐懼的心理品質。可是如果父母因爲擔心孩子會承受不住黑暗的恐懼而一味地陪伴,孩子便無法發展出自我安撫的能力,看似是在保護孩子,反而不利於安全感的建立。

如果孩子會哭鬧,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沮喪情緒,請允許孩子哭,告訴他,“我明白你的感受,如果哭可以讓你舒服一些,你可以哭一會兒。”

堅持自己的意見,因爲親子關係的基石是信任,而信任,足夠承載這樣的堅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