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板塊迎來新機遇字號

本文已影響2.11W人 

近日,根據計劃生育政策調整方案,“單獨兩孩”新政策再次令乳業板塊迎來新機遇,這意味着奶粉銷量將受到較大刺激。如果按現有奶粉行業規模估算,未來5年該市場容量有望增加70億元。

乳業板塊迎來新機遇字號

上週,奶粉板塊的走強讓提前佈局的投資者獲利頗豐,新政策又一次在資本市場派發“紅包”。根據計劃生育政策調整方案,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未來將有機會生育兩個孩子,即“單獨兩孩”。這意味着奶粉銷量將受到較大刺激。乳業板塊的三元股份(600429,股吧)、維維股份(600300,股吧)上週強勢漲停,貝因美(002570,股吧)漲逾3%。

如果按現有奶粉行業規模估算,未來5年該市場容量有望增加70億元。面對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乳業板塊上市公司紛紛摩拳擦掌。

渠道戰略嘗甜頭

國產奶粉品牌被迫退守三四線地區的策略,反而使其成爲“單獨兩孩”新政的最大受益者。

根據AC尼爾森公司的市場調研報告,2012年我國奶粉品牌前十名中,洋奶粉佔據了半壁江山,合計市場份額高達46.4%,並主要佔據着高端市場。面對洋奶粉的步步緊逼,國產奶粉品牌不得不退守到中低端市場。

此戰略爲貝因美帶來了“意外”的實惠。數據顯示,三四線地區是公司主銷市場,公司在縣級市、縣及鄉鎮等細分市場的佔有率分別高達13.1%、12.4%和13.3%,穩居行業前三甲。今年以來公司股價累計漲幅達48.87%。

密佈的渠道網點是貝因美脫穎而出的王牌,也是公司能夠分享“單獨兩孩”政策紅利的關鍵。與洋奶粉的渠道佈局僅限於一、二線地區的商超賣場不同,貝因美目前的經銷渠道已延伸至鄉鎮,渠道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80%。

有調研結果顯示,“單獨兩孩”政策在全國範圍內落實後,將影響1500萬人至2000萬人,其中約50%至60%的人願意生育第二個孩子。社科院的一項研究測算進一步表明,如果2015年全國城鄉統一放開“單獨兩孩”,每年將比現在多出生100萬人左右,超過200萬人的可能性很小。

華泰證券(601688,股吧)研究員逯海燕認爲,“單獨兩孩”放開後,由於經濟壓力等因素,三四線地區的生育意願更強,奶粉的消費量有望更快增長,而國產奶粉的銷售額大部分集中在三四線地區。

面對政策利好,貝因美早已做好準備。

今年年初,公司聘任王振泰先生擔任總經理。新任總經理此前曾在多家食品企業任銷售總經理,更曾和公司創始人一起做營銷,擅長拓展新渠道。

新官上任三把火,貝因美今年着力推進戰略業務單元建設,強化了渠道銷售能力。目前,公司擁有2000餘個一級經銷商和約3500名銷售人員,總人數位列國產奶粉品牌首位。除傳統渠道外,電商等新興渠道同樣得到了公司的重視。上週一,公司在深交所互動平臺上披露,公司電商渠道原基數較小,但增速較快。

貝因美的業績也隨着渠道網點的“上山下鄉”而顯著提升。今年前三季度,貝因美單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速達20%以上,淨利潤同比增速更達40%以上。

然而,貝因美大打渠道牌是存在風險的。從目前情況看,這一戰略已經致使公司的經營成本快速增加。三季報顯示,貝因美銷售費用率在今年三季度創下了單季度歷史最高水平,高達49.7%。同時,由於奶源短缺,未來數月原奶價格或將持續攀升。

行業整合將提速

“單獨兩孩”政策在夯實乳業股盈利基礎的同時,也爲行業整合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目前,通過“送奶下鄉”等方式,伊利股份(600887,股吧)成功覆蓋的農家店數量已達25萬個。三四線地區渠道的精心佈局也推動了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三季報顯示,伊利股份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13%,淨利潤同比增長84.12%。

伴隨着自身業績的穩步提升,行業整合被伊利股份提上議事日程。

上月末,工信部將編制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併重組工作方案》上報國務院待批。該方案顯示,5年後國產奶粉企業將整合到50家左右,前十大國產奶粉品牌的集中度將超過80%。

據瞭解,現有國產奶粉企業共計127家,國產奶粉品牌超過500多個。這意味着,未來五年內,半數以上的奶粉企業將被兼併重組,乳業領域或將重新洗牌。

上述方案中還提到,伊利股份等5家乳業企業有望在兼併收購方面獲得中央財政專項基金、政策性貸款等一攬子扶持政策。業內預計,全行業扶持資金的總額度或將超過300億元。

“兼併重組將堅持企業爲主體、政府爲引導原則,鼓勵並引導實施強強聯合,支持優勢企業兼併、整合,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肖春泉表示。

事實上,作爲A股乳業板塊的龍頭,伊利股份從未停下兼併重組的步伐。今年三季度末,伊利股份公告稱,將出資3.1億元入股輝山乳業,而後者共運營50座牧場,存欄奶牛數量約11萬頭。

謀劃兼併重組無疑有利於伊利股份迅速做大做強,但如果整合失敗,公司業績也難免會受到拖累。截至上週五,伊利股份報收於39.31元,全年累計漲幅達78.84%,是乳業板塊中股價最高的上市公司。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