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奶粉事件回顧 1.3億美元出售牧場

本文已影響2.55K人 

以“全產業鏈模式”聞名的飛鶴乳業近日宣佈,將以1.3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旗下兩大牧場的股權,其“五年投資50億建立4個加工基地和10個萬頭原生態牧場”的計劃也隨之泡湯。飛鶴成爲國內“奶源大戰”中出現的首個撤退者。與此同時,蒙牛伊利兩大巨頭巨資投建奶源基地的消息卻接連不斷。在乳業專家看來,這無疑將導致資源更集中流入大企業,加快寡頭壟斷的形成。

飛鶴奶粉事件回顧 1.3億美元出售牧場

飛鶴表示,已經與哈爾濱瑞信達投資公司簽署股權收購協議,將向後者出售其在黑龍江的飛鶴(克東)養殖場和飛鶴(甘南)飼養場的全部股權,出售價約爲1.318億美元,其中包括1780萬美元的現金和6個季度的生鮮奶供應(1.14億美元)。

今年,巨大的資金壓力已讓飛鶴陷入困境。根據今年2月公佈的年報,截至去年底,其擁有1750萬美元的資金及資金等值項目,全部流動性資產爲1.3720億美元,較前年同期下降了2200萬美元。從其他財務指標看,今年第一季度,飛鶴營收7640萬美元,同比下降6%,淨利潤僅470萬美元,同比下降14.5%,而股價從今年年初到上月已下跌近三成。

作爲國內少數幾個沒有檢測出三聚氰胺的國產品牌,飛鶴也曾迎來短暫的春天。2008年10月,飛鶴產品全國各地銷售市場供不應求,最高銷量同比增長6倍,而2009年全年更是實現銷售額同比增長42%的業績。

“如此驚人速度,激發飛鶴快速擴張的野心,短時間內,企業實現產品全年齡段、全功能的覆蓋,同時還涉足豆奶粉、核桃粉及工業粉、奶酪等領域。”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然而,飛鶴對未來乳品市場估計過於樂觀。隨着產品大量上市,與之相伴的是,一方面,生產、銷售等成本大幅上漲;另一方面,業績平平,大量產品積壓,資金捉襟見肘。直至今年,隨着整個業績下滑,企業難以苦撐,不得不進行戰略收縮。

宋亮表示,當前,中國乳業整體大環境不好。長期低價競爭造成企業利潤率普遍偏低,國內乳企的平均利潤率僅爲5%左右,遠低於快消食品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大部分企業缺乏擴大再生產所需的資金。此外,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擾亂市場,嬰幼兒奶粉呈現向進口品牌一邊倒的態勢,目前甚至已經影響到液態奶市場。“日益高漲的成本使企業負擔更繁重,原奶、人工、運輸等成本總體呈高漲態勢,利潤空間被壓縮,部分二三線品牌企業生存堪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