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婚姻悲劇:做了父母就沒了自我了......

本文已影響1.45W人 

談到離婚,我們最常聽的說法就是“爲了孩子,再難也不能離婚”:丈夫家暴沒關係,爲了孩子忍一忍;感情破裂沒問題,再生氣,爲了孩子也不能離;

談到離婚,我們最常聽的說法就是“爲了孩子,再難也不能離婚”:

丈夫家暴沒關係,爲了孩子忍一忍;

感情破裂沒問題,再生氣,爲了孩子也不能離;

婚姻不和諧,更不是什麼大事,離婚了纔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婚姻的本質是合作,是爲了共同撫育後代而組隊,然後一個負責守家,一個負責開疆拓土。

相互尊重,有效溝通是合作順利的前提,也是婚姻幸福的前提。

然而,工作關係可以隨時終止,婚姻卻沒有那麼簡單,特別在中國,很多人把離婚當作丟人的事,是對孩子的不負責。因此有很多人,在婚姻中選擇將就到底。

語言互動節目《真相辯辯辯》中,來過一位山東的嚴女士,講了自己的故事:

她和自己的丈夫已經保持了三年的形婚,三年中,兩個人分房睡,無話說,一吵架丈夫就出差,一出差就是半年。

但是嚴女士卻說,爲了孩子,他們不會離婚。即使她知道這種氛圍會傷害孩子,可相比離婚,她覺得孩子這樣更幸福。

她提到她和丈夫的想法:“爲了孩子,一定要保持婚姻的完整性。”

有很多人和嚴女士一樣,他們認爲有了孩子,婚姻形式上的完整性比幸福度要更重要。

中國人的婚姻悲劇:做了父母就沒了自我了......

《真相辯辯辯》嘉賓

《說說而已》中,有個網友問:“老公全家有暴力傾向,但是我有孩子了,該怎麼辦?”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有了孩子,即使出軌、家暴,也應該選擇忍。

但將就的家庭沒有幸福,湊合的婚姻會造就不幸,孩子也過得不順心。

奇葩說》辯手董婧講過自己父母的故事。

很多人都覺得單親家庭的孩子會有性格缺陷,她發現,她也有。

但自己的缺陷,不是媽媽帶自己長大這件事造成的,而是媽媽爲了自己和爸爸硬湊在一起造成的。

中國人的婚姻悲劇:做了父母就沒了自我了...... 第2張

董婧參加辯論,說父母硬湊在一起給自己造成了心理陰影

有一天,董婧被同學欺負,渾身都是泥,但是回家時,父母卻看不見。

因爲那個時候,她的父母每天想的是如何吵贏這一架,而不是如何去關愛孩子。

在一個不幸福的家庭裏,當一對夫妻兩軍對壘的時候,孩子只能成爲炮灰。

而得知父母爲了自己作出犧牲的孩子,心理上也會有很大的壓力。

電影《hi,高考君》中,講述了青年教師沈星在擔任高三畢業班的語文老師,在這個高考狀元班中遇到的一系列的問題。

其中,尖子生柳絮的父母也是爲了孩子不離婚的典型

即使毫無感情、互相討厭,柳絮的父母在她的面前依舊強顏歡笑,苦苦支撐,他們以爲這樣就可以避免影響柳絮參加高考。

但實際上呢,已經得知實情的柳絮,活得痛苦又沉重。她知道父母已經沒有感情,所有的表面的平和都是爲了她,但她不敢說出來,她只有考上好大學,才能不辜負他們。

長期處於壓抑狀態的柳絮,心理也發生了扭曲。爲了獲得保送名額,她不惜抄襲、將好朋友談戀愛的事情報告給老師,爲了獲得高考名額,早日讓爲了自己苦苦煎熬的父母解脫,她不擇手段。

說是愛孩子,爲了孩子不離婚,反而給孩子帶來了更大的不幸。

爲了孩子,委屈求全,放棄自己尋求幸福的機會,孩子長大了反而會覺得自己是個拖累。

爲了孩子不離婚,犧牲掉自己的幸福,孩子長大後也會覺得內疚。

知乎上有人問:“與單親家庭相比,孩子在不和睦的雙親家庭更幸福嗎?“

其中有一個網友寫到:

大部分人覺得,單親家庭會造成孩子的不幸,完整的家庭才能教育健全的孩子。

我的父母,感情不合,這麼多年來一直吵吵鬧鬧,但是爲了我,他們犧牲掉自己去尋找另外幸福的可能性,保持家庭的完整性。

但有時我媽會跟我抱怨我爸的不是,我爸也會跟我吐槽我媽。

每次他們相互指責,我都很矛盾,因爲無論哪一方勝出,對我來說,都是輸。

他們也總會說,一切都是爲了我,過得很煎熬。

現在我長大了,父母也老了,他們不再爭吵。但我依舊認爲是我剝奪他們追求幸福的權利,對他們充滿愧疚。

是的,我在不幸福的氛圍中長大了,他們繼續尋求幸福的機會卻沒了,然後將將就就一輩子。

有些人指責有了孩子還離婚,是對孩子不負責。這樣的觀點,就好比當了父母就不配做人了,追求幸福的權利被剝奪。

中國人的婚姻悲劇:做了父母就沒了自我了...... 第3張

微博上有個網友,吐槽自己的一件家事。

他的父母關係不和,十歲時,他的父親鬧離婚。

年幼的他,無知懵懂,只想保住自己的完整家庭,所以父親要離婚時,他跪下來求父母,不要離婚。

這一跪,父親也確實沒提過離婚,即使不和,父母依舊湊合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父親喝醉酒打電話回家讓人接,母親阻撓,父親大怒之下和他說:“你十歲一跪,跪走了我一輩子的幸福,現在讓你接一下我,怎麼了?”

網友說,那一刻自己愣住,愧疚到只能放聲大哭。

婚姻幸福,家庭合睦當然是每個人都想要的結果,但是性格不合,婚姻無法維持也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事。

孩子,從來不是阻撓雙方去追逐幸福的理由。

幸福的婚姻,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被彼此吸引,然後攜手走下去;但當兩個人不再相愛時,無法繼續時,則要及時制止。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離婚的態度,只會越來越開放,而不是越來越保守。

數據顯示,2002年,中國離婚率僅有0.90‰,2003年達到1.05‰,到2010年突破2‰。到2015年,2.8‰的離婚率是2002年的3倍多。

中國人的婚姻悲劇:做了父母就沒了自我了...... 第4張

數據來源:《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

“喜歡就買,不愛就分”,離婚率的提高,某種意義上代表的是一種進步。

作家連嶽說:離婚率持續高升並不是壞事,它代表着婚姻糾錯能力的增強。

婚姻的基礎從來都是感情,而不是孩子,用孩子來捆綁婚姻,是愚蠢而不是偉大。

爲了孩子不離婚,看上去是顧全大局,實則對孩子和父母都是不利的。

對大人來說,雖然表面在維持和氣,但是真正的問題並沒有解決,有的人會貌合神離地暗處找情人;有的人則生活態度消極,充滿怨氣,每天和伴侶劍拔弩張。

這種損害也可能會對孩子形成二次傷害。

表面上完整的家庭,看似顧及了孩子、父母、家人的感受,實則兩敗俱傷。

家庭有很多種家庭,愛也有很多種愛。

而所謂父母健全的完整家庭,從來都不是孩子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徑。

情景喜劇《家有兒女》中,我們可以看到,重組家庭也有很多歡樂;

美劇《摩登家庭》中,一夫一妻的家庭形式,也絕不是幸福的唯一形式。

中國人的婚姻悲劇:做了父母就沒了自我了...... 第5張

《摩登家庭》劇照

賈靜雯即使再婚,也能成爲人人羨慕的幸福女人。

孩子幸福成長,關鍵不在於家庭完整這一形式,而是情感需求被滿足。

很多父母想當然地認爲:

我們離婚了,孩子會受人指指點點;

我們離婚了,孩子會不相信婚姻;

我們離婚了,孩子會缺愛。

但現實是,即便父母沒有了婚姻關係,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父母。

不幸福的婚姻,反而給孩子帶來壓力,而成熟的父母,則會讓孩子知道,父母離婚,並不代表孩子沒了雙親,只是爸爸媽媽不在一起生活了。

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有很多種,勉強在一起過一輩子絕不是最好的一種。

離婚對孩子或許有傷害,但這種傷害可以消除,而毫無感情基礎的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則是長久的。

中國人的婚姻悲劇:做了父母就沒了自我了...... 第6張

當然,不是鼓勵離婚,也不是要美化單親家庭或者重組家庭,這裏只是強調,爲了孩子不離婚,真的很不明智。

很多父母自以爲是的犧牲,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家庭不幸福已是傷害,父母婚姻不能繼續更是傷人,但對孩子而言,離婚的傷害真的不是最大,也不是不可挽回。

知乎上那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和不幸福的家庭哪個對孩子傷害大”的問題,所有的回答都是後者大。

前者的帶來的傷害,通過努力可以消除。

首先,明確父母不相愛,不代表父母不愛孩子,所以離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孩子,無論在哪裏,父母永遠都愛ta。

其次,離婚前要有經濟能力。很多時候,雙方結合在一起,是爲了更好的養育後代,現在因爲感情破裂,需要分開,那麼理所當然夫妻雙方分開之後,在經濟上,不能影響孩子的生活。

最後,無論離婚前,離婚後,都不要爭吵個不停,離婚的姿態要好看。畢竟,夫妻雙方爭吵指責,無論哪方勝出,對孩子而言,都是失敗。

結婚就要永遠在一起,有孩子就不能離婚,這樣的想法在某種情況下並不適用。

作爲父母,最重要的不是給孩子一個形式完整的家庭,而是去營造一個讓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感受到幸福的環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