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孩子“寄存”在別人家裏

本文已影響3.31K人 

現在的社會壓力真的很大,父母又要忙事業,又要照顧孩子,有時候會覺得力不從心。即使把孩子交給老人撫養,父母也要多抽時間去陪陪孩子,有時間就要和孩子在一起。條件具備的話,不論多苦,最好還是把孩子留在身邊吧。


現在的社會壓力真的很大,父母又要忙事業,又要照顧孩子,有時候會覺得力不從心。即使把孩子交給老人撫養,父母也要多抽時間去陪陪孩子,有時間就要和孩子在一起。條件具備的話,不論多苦,最好還是把孩子留在身邊吧。

教育專家提示,如果條件允許的話,3歲以前的孩子最好不要上全託幼兒園,也不要全權交給老人或小保姆撫養。因爲3歲以前的孩子,正處於心理髮育的重要時期,孩子的各種基本的能力都在這一時期形成,孩子需要父母的精心培養。如果父母缺席了孩子3歲以前成長的關鍵期,那麼不僅不利於父母與孩子的感情培養,還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陰影。

別把孩子“寄存”在別人家裏

父母是孩子的直接監護人,父母的主要責任就是教育子女。雖然3歲以前的孩子非常難帶,把孩子送到全託幼兒園,或者交給老人或請保姆幫忙,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但這絕對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首先,把孩子交給老人或保姆帶,不利於孩子的啓蒙教育,因爲老人往往知識陳舊,保姆通常不會盡心,而且多數保姆知識水平不高。另外,由老人或保姆帶大的孩子,往往與父母處不好關係,或者說沒有父母和兒女間的那種親情。

有一對夫妻,他們的孩子從小跟着姥姥長大,雖然成績一直不錯,考上了北大,但由於長時間不在父母身邊,跟父母一直比較彆扭,說話做事總是有些生分。孩子上大學期間偶爾回一次家,與父母鬧點矛盾,就馬上打電話到姥姥那兒“告狀”。這對夫妻非常後悔地說,這也是他們的教訓,他們當時因爲工作忙,孩子一生下來,就放在姥姥家。雖然同在北京,但他們每週頂多過去看兩次,基本不管她的教育。姥姥一門心思養育這個外孫女,雖然養得不錯,但孩子與父母之間沒有那種親情。

養育孩子父母責無旁貸,不要爲了貪圖省事,把孩子交給他人撫養。但如果實在抽不出時間看管孩子怎麼辦呢?忙於工作的父母可以白天把孩子交給老人照看,但晚上、週末和節假日一定要抽出時間與孩子相處。每天如果有兩小時以上跟孩子在一起,對培養親子關係、進行啓蒙教育,都是有相當的好處的。

其次,一般說來,老人對孩子照顧多,教育少。“隔代親”使老人對孫輩疼愛有加,百依百順,溺愛現象非常普遍。生活中,我們見過這樣的例子:父母想教兒女學點東西,而老人往往說,小乖乖累了,該休息了,明天再學吧。別把眼睛看壞了。還反過來責怪兒女不心疼孩子。也是因爲太疼愛孩子的緣故,老人特別看不得孩子受一點點傷害和委屈,對孩子特別護短。這樣下去會讓孩子變得十分自我,忽視別人的意見和感受,最終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一般老人出於保護孩子而限制孩子的活動,不讓孩子多出門。這樣的孩子從小缺少和同伴的交往,長大後容易變得膽小、懦弱、羞澀、孤僻,甚至出現人際交往恐懼症。

由於磊磊的父母忙於工作,磊磊被交給奶奶帶。磊磊的父親是獨生子,磊磊家也只有磊磊一個男孩兒。因此,奶奶簡直把磊磊當成了自己的心頭肉。

一次,早飯過後,奶奶帶着磊磊外出散步。小磊磊自己太興奮,掙脫了奶奶的手,一個人跑了起來,奶奶在後面踮着小腳攆孫子。沒跑多遠,磊磊就摔了個狗吃屎,胳膊也蹭爛了。奶奶步履蹣跚地趕到,扶起地上的小孫子,嘴裏不住地說:“寶貝兒,讓你別跑你非要跑,這不又摔了!來,奶奶抱,再別亂跑了!痛不痛啊?”

孩子走路時常摔跤或磕着碰着,這都是很正常的,但老人不會對孩子這麼說,他們往往將之歸因於地不平,或路上的東西擋了孩子的道。這使孩子從小產生一種錯誤的“外歸因論”,缺乏抗挫折能力,長大後如果遇到困難和失敗,都會歸因於外界環境,對社會缺乏適應能力。

在孩子的眼睛裏,爸爸如山一般雄偉,媽媽似海一般溫暖,爸爸媽媽是無可替代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無論老人或保姆的知識水平有多高,都無法撼動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尤其是父親的作用。缺少父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懦弱;而母愛的缺失,會對孩子心理造成重大的傷害,成爲孩子一生抹不去的傷痛。

所以說,父母之愛具有不可替代性,絕不可以把嬰幼兒期的孩子“寄存”在別人家裏,父母應該堅持親自養育自己的孩子,這是人類的本能,更是每個父母應該盡到的義務。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