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小懂得承擔責任

本文已影響2.82W人 

    前些年,美國《時代》雜誌曾做過一項調查:在說謊和推卸責任方面,中國人的使用頻率是全世界最高的。說道推卸責任,我想起我的一位同學曾經給我講述的一件事情:


我的兒子從斷奶開始就一直跟着我母親在鄉下生活。轉眼孩子該上幼兒園了,我去老家接他。一回到家,他就要和我玩捉迷藏。兩人追追趕趕地正玩得高興,忽然,兒子一個不小心摔了一跤,頓時就“哇哇”地哭了起來。我站在他面前,鼓勵他自己站起來。可任由我怎麼打氣,他就是一個勁地哭。母親聽到孩子的哭聲,連忙從屋裏跑出來,一邊嗔怪我看着孩子摔跤還無動於衷,一邊在兒子面前的地上狠狠跺了兩腳說:“這該死的地,把我的乖孫子摔痛了!”然後扶起我兒子。這下還真靈,兒子果然不哭了,並學着奶奶的口氣在地上跺了兩腳說:“你這該死的地,害寶寶摔跤了!”接着又開始笑嘻嘻地玩起來。在之後的半天裏,我發現母親能在瞬間讓兒子不哭的規律:兒子摔跤時,用腳跺地;兒子撞到桌角凳椅時,用手打桌椅;踢到石頭痛了腳,就恨恨地把石頭扔出老遠……總之一句話:都是它們不好!看到這一切,我心裏一陣隱痛:我的孩子正在無意識當中接受着“推卸責任”的培訓和教育。

前些年,美國《時代》雜誌曾做過一項調查:在說謊和推卸責任方面,中國人的使用頻率是全世界最高的。說道推卸責任,我想起我的一位同學曾經給我講述的一件事情:他去國外旅遊,在一個旅遊景點隨意小便,讓幾個懂中文的老外看見了。那幾個老外用夾生的漢語指責他,我那位朋友就裝作聽不懂,用日語回了一句“你們在說什麼?”他很得意地炫耀他的“聰明”,並說他用日語的目的是“愛國”。我卻覺得這是一種典型的“敢做不敢當”,而且還有一種推卸責任、栽贓嫁禍於人的含義——讓老外誤認爲這隨地小便的傢伙是個日本人。其實,我們身邊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有些領導,有政績、好事時拼命往自己身上拉,出了事端要麼怪時勢導致工作失敗,要麼怪上級不夠重視或下屬辦事不力。機構與機構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科室與科室之間的相互推諉也隨處可見。總之一句話,自己都是沒有錯的,有錯的全是別人。前段時間曾見報載,某地方一貪官因貪污受賄而落馬,在法庭上接受審判時他竟然用“都是他們來主動找我的”這樣的理由來爲自己辯護。言語中倒顯得他是那麼地委屈和冤枉,彷彿今天這樣的局面全是別人害他造成的。

讓孩子從小懂得承擔責任

由此我想到自己的兒子,他摔跤了怪地面不好,撞到桌椅怪桌椅不好,走路踢到石頭又怪石頭不好。我的母親或許僅僅是爲了哄住他、不讓他哭,但是在孩子的腦子裏形成了一種“無論什麼事都錯不在我”的潛意識,這種教育於人、於己、於社會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兒子隨我回到城裏以後,依舊是那麼調皮、貪玩,也依舊那麼容易摔跤。但是,沒有了奶奶那種溺愛的攙扶。我告訴兒子,摔跤是因爲你自己走路不小心。你撞到了地面、桌椅、石頭,它們都沒有錯,這是你自己的問題。你要自己爬起來,爸爸、媽媽的手不可能永遠在你的身後。你要在這些磕磕絆絆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改變自己!其實,在兒子的人生之路上,肉眼看不到的磕磕絆絆會很多,這需要兒子學會堅強,要敢做敢當,敢於面對現實,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敢於承擔責任,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在我寫到這裏的時候,忽然客廳裏傳來了“呼”地一聲摔跤聲,是兒子!我連忙走出書房,只見他趴在地上皺着眉頭,想哭卻忍住了沒哭,最後口中喊了一句“我是男子漢大丈夫”,就刷地一下站了起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