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如何做到不要大驚小怪?

本文已影響2.96W人 

新手媽媽有一個通病,只要涉及到孩子的問題,不管大事小情,無論輕重緩急,總是會非常着急。比如寶寶稍微有點發燒了,寶媽就急得不得了,希望趕緊的讓寶寶退燒,於是各種靠譜的不靠譜的護理方式都上來了。

聰明的媽媽,就不會大驚小怪,而是比較冷靜的處理寶寶的各種問題。

01 | 耐受力和自愈

小寶寶當然是最脆弱的,如果生病了,病理反應也是最劇烈和危險的。但即使如此,千百年來人類的進化,也使得即使是小寶寶,對疾病也有一定的“耐受力”。所謂“耐受力”,就是寶寶在一定程度能承受疾病,而不是一下就被病魔擊倒。

此外,大量的疾病是人類自愈的,比如幾乎所有的病毒感染。人體的免疫系統是強大的衛士,自己就能戰勝病毒,而不需要“外力”。很多時候,醫療和藥物不是爲了幫助寶寶戰勝病毒,而僅僅是爲了讓寶寶和病毒“戰鬥”的過程中,身體感覺稍微舒適一些。比如各種退燒藥——退燒藥是不治病的!只是讓寶寶舒服點。如果病毒感染,寶寶最後退燒了,是自愈的!

因爲寶寶有耐受力,能自愈,所以如果寶寶出現了某些症狀,媽媽最開始不要着急——不是說不去處理這些症狀,而是說心裏不要着急,不要手忙腳亂。

新媽媽如何做到不要大驚小怪?

02 | 自我調整

而在日常護理過程中,還有一種情況更常見,就是寶寶也沒有生病,但某天突然有點“反常”。比如原本寶寶每天便便挺好的,今天突然便便不成型了。

遇到這種偶爾“反常”情況,不要急於調整或採取措施。因爲寶寶的身體,往往能自我調整。就有點像“鐘擺”,偶爾來一陣風把鐘擺吹起來,但是稍微過段時間,鐘擺自己還是會回到原來的振動位置的。小寶寶的身體也是如此,偶爾“反常”,不要特別着急,給寶寶一點時間,也許寶寶自己能調整過來的!反而,這個時候如果急於用藥或治療,急於讓寶寶恢復過往的常態,反而是一種“外力”,使得寶寶自我調整大受影響!

我們還是用便便來舉例:偶爾便便不成型,寶媽等兩天沒準寶寶自己就調整好了;但如果寶媽沒有耐心,立刻就給寶寶吃益生菌或各種中藥,反而容易讓寶寶的身體紊亂,更不容易調整回到正常狀態了。

03 | 識別危險信號

我們說一般寶寶出“狀況”不要着急,但是也絕不能掉以輕心,所以重要的是要識別真正危險的信號。總的來說,要關注下面幾點:

1,呼吸異常

2,嘔吐特別頻繁

3,抽搐或身體扭曲(比如呈現弓形)

4,嗜睡,精神狀態和平時相比,有明顯的異常

當出現上面這些危險信號時,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第一時間帶寶寶去醫院

總之,遇到任何事情,聰明媽媽要首先保持鎮靜。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想出解決的辦法,或者尋求靠譜的援助。平時多學習,遇事不要大驚小怪。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