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胎藥物黃體酮致胎兒畸形率增加

本文已影響8.46K人 

最爲常用的保胎藥物黃體酮同時也會使導致胎兒發生脊柱、肛門、四肢等部位畸形的風險度增加8倍。

保胎藥物黃體酮致胎兒畸形率增加

專家表示,受環境、污染以及檢查手段提升等因素影響,目前普通人羣不孕不育的遺傳發病率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3%上升到了現在的15%-20%,各類遺傳性出生缺陷的高發也在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產前診斷等遺傳諮詢作用已愈顯重要。

年輕時搏殺事業,到了中年懷胎時自然看得珍貴。可統計顯示,女性20歲懷孕時唐氏綜合徵(先天愚兒)的發生率爲1/1400;30歲時的發生率就達到1/1000,40歲懷孕該病的發生率就增加到了1/100,而到45歲懷孕其發病風險達到1/25。愈是中年懷上的珍貴胎兒就愈是要注重產前診斷。孫筱放表示,她就曾接診了一位38歲懷孕而過度保胎的患者,由於夫妻倆都因害怕流產而拒絕進行提取羊水、胎兒絨毛等侵入性產前診斷。“結果保來保去,卻足月分娩出了一個唐氏綜合徵患兒”。

據悉,隨着女性先兆流產發病率增高和女性妊娠年齡延後,保胎藥物黃體酮的大量使用,也導致了胎兒發生畸形的危險度增加8倍。如使用具有雄性化作用的人工合成孕酮,還將有18%的女性胎兒出現男性化生殖器官畸形。

據悉,一項通過B超檢測BB頸部厚度的N T技術,目前已能篩查出超過90%的出生缺陷。廣醫三院數年前就曾利用這一技術及時爲一名孕期16周孕婦篩查出BB的腦部、手腳畸形,通過及時介入,避免了悲劇性結果發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