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口腔潰爛怎麼辦

本文已影響7.89K人 

  寶寶口腔潰爛非常痛苦,除了不能吃東西以外,口腔的疼痛也讓寶寶無法忍受,哭鬧不止。如果您家小寶有口腔潰瘍的現象,小編建議您看一下下面的文章,會有不少收穫。

寶寶口腔潰爛怎麼辦

寶寶常常嘴巴破皮化膿、長泡該怎麼辦?媽媽其實不用怕,大部分的症狀只要小心照料就會自然痊癒,只有少部分的潰爛需要治療,所以不用太擔心。

寶寶口腔潰爛分爲許多種情況,有病毒感染,也有外力影響造成,每一種情況產生的潰爛都不一樣,所以家長需要了解原因,再對症下藥,就一定萬無一失了。常見的口腔潰爛種類

小兒牙科主任林孝禺醫生強調,潰瘍分佈的情況看起來似乎會很可怕,有時來的很快,有時也會有合併潛在性的問題。至於嚴重與否,與潰瘍分佈的情況、位置、多寡及小朋友的疼痛程度有關係。

一般幼兒口腔局部潰瘍常見的有鵝口瘡、咬合性的傷害、外傷性的潰瘍、化學性的灼傷,甚至孩子不小心咬到電線,產生電擊造成的傷害。幼兒口腔廣泛性潰瘍也蠻常見,嚴重的話有些會合併發燒、上吐下瀉、倦怠等全身性症狀。

還有比較不常見的潰瘍,這跟一般小朋友的免疫力有關係;免疫力比較差的孩子,由於他的口腔黏膜環境受到破壞,再生能力變差之後,容易造成傷口久久不愈的情況。還要注意一些血液方面的疾病,例如白血病、地中海性貧血或缺血性貧血,這些疾病雖很少見,可一旦有就很嚴重,屬於比較惡性,而且都會造成牙齦腫痛。

另外,病毒感染也容易造成口腔潰爛,有皰疹性病毒,可以分爲初次感染或複發性感染;還有最近流行的腸病毒,其中侵犯嘴巴的病毒有可能是最早發現的。而水痘病毒不但會傷害到嘴脣、臉頰,也侵犯軀幹及四肢。其他還有細菌感染,也會造成牙齦潰爛。

鵝口瘡的原因及照顧

鵝口瘡是嬰幼兒很常見的一種口腔潰爛疾病,它分成幾種,一般分爲微小型及嚴重型,以皰疹的大小來區分,發作時通常侷限於單一部位。如果在同一部位長很多,則屬於比較嚴重的情況。

 原因

林醫生說,引起鵝口瘡的真正原因,目前在學術理論上仍然未明,最被認同的假說是由於免疫力的問題,營養不良、睡眠不足所導致的抵抗力不好,都有可能影響。鵝口瘡容易長在嘴巴里面、頰側的黏膜及舌頭上,或者是口腔後方軟齶的位置。其中輕型的形狀不會太大呈現不規則的圓形,爲淺粉紅色,有時會有黃白的黏膜在上面,多半7~10天會自動癒合,通常是單獨存在,最多不會超過4~6個。

藥物

鵝口瘡雖然會自然痊癒,但用藥物可以減輕他的疼痛,抗黴菌藥物一般一天分4次於飯後使用。在喂藥之前,應先用少許溫開水潤溼口腔。若是使用的抗黴菌藥物爲懸浮液,則將懸浮液滴入口腔兩側;若是使用的抗黴菌藥物爲粉劑,則用棉花棒或用紗布包手指沾藥物塗抹口腔。在服藥後30分鐘內,不要讓寶寶吃任何東西。服藥期間至少7天,或白色斑塊消失後至少再服用3天。

 清潔

記得要仔細清潔乳頭、乳暈以及奶嘴和玩具等可能與嬰兒口腔接觸的物體。清潔時,可浸泡於攝氏55度的清水至少10分鐘。

何時找醫生?

嚴重型的顏色比較深,潰瘍也比較大,超過6毫米,甚至大過1~2釐米,會持續3~6星期。所以林醫生強調,如果寶寶的鵝口瘡疹子很大,又超過14天以上還沒痊癒,或者是反反覆覆發作在同一個位置,就要來看醫生了。

BOX

當嬰兒患鵝口瘡時,每次餵食時間應維持在20分鐘內,及儘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外傷型的口腔潰爛

所謂"外傷型"就是外力造成的傷害,例如咬手指、玩具、小東西,甚至電線等,這些都會造成口腔有傷口,如果處理不好容易產生潰瘍,媽媽一定要小心處理。

 外傷潰爛的種類

  1.亂放東西在嘴巴里

許多週歲前後的小孩喜歡把東西放在嘴巴里,容易將口腔內外側的黏膜刺破,再加上寶寶常會碰撞或跌倒,造成口腔各處破皮,這稱爲"外傷性潰瘍"。因爲東西是從外面進去,因此容易發生在嘴脣、牙齦,幾嘴脣附近的黏膜,當然舌頭也不能倖免。林醫生說,這種口腔潰爛很容易辨認,通常一定是單獨的傷口,而且小朋友會痛的哇哇叫,家長自然會發現。

至於潰爛的大小要看外傷的厲害程度,所以媽媽放玩具要很小心,避免小朋友拿玩具咬,有些玩具堅硬的部分很容易造成外傷。這種傷口一般7~10天自然會好,雖然寶寶會痛但也不用太擔心。

2.寶寶自我傷害

另外一種"外傷性潰爛"是自己咬傷的,大部分是在舌頭上,或靠近牙齒的咬合面臉頰黏膜的地方。一般媽媽可以看看小朋友有沒有特別吃了什麼東西,或者有不正常的咀嚼,也可能是牙齒長出來,一開始咬合的習慣還沒建立好,所以自己咬到。其他如本身牙齒形狀或位置異常,也會導致咬合干擾,媽媽可能要注意一下。

如果把咬合到的牙齒去除刺激的部分,就沒有問題了。很少需要用到的方法是把牙齒粗糙的部分磨平,到寶寶牙齒慢慢長到比較好的位置就不用擔心了。少數小寶寶一出生就有下顎乳門牙,這種新生兒吸吮時的動作會讓舌頭跨過牙齒,但不一定就會產生"咬合性的潰瘍",如果小孩已經在舌頭的內側造成了很大的傷口,引起餵食上的困難,拔掉將是最後一個選擇,但要等到六七歲時恆牙纔會再長,所以能不拔就儘量不要拔。

有些孩子無論是外力或情緒上的影響,常會將手放在嘴裏摳來摳去,或者習慣咬嘴巴、咬鉛筆,都會造成外傷。尤其是發展遲緩的孩子,有一些特殊不正常自我傷害的行爲,這種情形很容易發生在口腔,因爲口腔是最容易自我傷害的部位了,所以家長要儘量避免這種情形發生。

3.咬電線造成的傷害

另外很少見到的還有寶寶因好奇咬電線,橫着咬容易將嘴角咬破皮,造成嚴重灼傷,而且多半有一端會咬的比較深,傷口也會比較嚴重,即使癒合也會造成嘴脣變形,嘴巴開口的縫變小,傷口會很大。所以家長在小朋友會爬的時候,要避免他們接觸電線,一旦發生了,需要專業的醫生來幫忙,運用特殊的裝置避免傷口不正常的癒合,造成張口困難。

 4.化學性的傷害

"化學性的外傷"也會造成口腔潰爛,林醫生說所謂的化學性外傷,藥物灼傷就是其中一種,由於大人將藥物閉置,孩子不曉得就將藥物含咬着,藉着本身酸鹼質的變化,造成口腔內部的灼傷,所以家長放藥物時要特別小心。容易受傷的地方有嘴脣、舌頭、頰側黏膜、牙齦等,外表像是灼傷似的、呈白色或紅色,會有些黏膜在上面。如果找出原因,就避免讓小朋友再接觸同樣的東西。治療時可以用局部止痛的藥物,幫助寶寶減緩疼痛,幾天後自然就會痊癒。

另外,還有吃得過冷或過熱所造成的口腔傷害,就稱爲"溫度刺激所造成的外傷",這種傷口的範圍就比較大,但只要避免這樣的刺激就好了。

居家護理

外傷性的潰瘍除了用支持療法(多休息、多喝水、補充營養、清潔)外,也可以使用噴劑,還有類固醇的藥物可以使用,但不要擦太多,只要可以減輕疼痛即可,因爲雖然藥物可以減少發炎的機會,但會延遲癒合的情況,所以還是不要使用過多較好。

林醫生強調,最主要的還是預防比較重要,家長要將會造成外傷性傷害的原因去除,例如不要讓小孩含藥物過久、避免外傷碰撞、如果咬合有問題就要調整等,才能真正讓小朋友的口腔健康。

病毒感染性口腔潰瘍

所謂"病毒性感染",即因寶寶感染到某些病毒,導致口腔潰爛的情形,嚴重的話還造成全身性感染,家長要格外注意。

病毒潰瘍的種類

  1.皰疹性病毒

在口腔的疾病中,皰疹性病毒最常見,每個人在幼兒時多半會發一次,而且會很嚴重。一開始會有類似感冒的症狀:倦怠、頭痛、疲勞、不容易睡覺、不吃東西、不敢喝水;牙齦的表面以及口腔前面、上面、下面、外側、內側都會影響到。這是屬於接觸性病毒傳染,有可能是大人傳染給寶寶的,可能會引起整個牙齦的嚴重紅腫,有時還會大量出血,甚至牙齦腫大到把整個牙齒包住。

這種病毒6個月大以後開始長牙的小朋友很容易得到。但不一定每個得到的小朋友都會很嚴重,有的人較輕微,會有倦怠感,類似感冒症狀。但一般潰瘍的部分分佈很廣、也很痛,形狀很小很圓,嚴重的話會有水泡,水泡破掉會產生不規則的潰瘍。而且寶寶因爲不吃不喝會造成營養失調,甚至淋巴結腫大,通常3~5天時最厲害,一個星期後會到高峯,第二個星期紅腫情況就會慢慢削減。雖然很痛但用支持療法就會好了,也就是多喝開水、多休息、多清潔,而且通常一個人一生只長一次。寶寶還是可以刷牙,林醫生認爲清潔口腔可以防止牙齦因爲局部發炎繼續紅腫。

  2.復發皰疹性感染

"復發皰疹性感染"跟皰疹性口腔炎不一樣,因爲雖然皰疹性病毒痊癒後,還會潛伏在體內,不會完全消失,所以當一般人抵抗力差、外傷、發燒或感染時,會很容易復發。長的部位通常是單側,一開始會在嘴脣或嘴角上面有小水泡,或者牙齦及上顎的硬顎部分也容易有,常發生在游泳、曬太陽(光的刺激)之後。通常寶寶會很痛,但7~10天自己會癒合,所以不需要藥物。

 3.皰疹性咽峽炎

另一種是皰疹性咽峽炎,其實很好辨認,因爲是病毒感染所以先從水泡開始,再慢慢變成潰瘍,潰瘍的分佈廣,通常會有數個不等,長在口腔比較後面的部位,例如軟齶、扁桃腺、咽喉處。會有高燒、喉嚨痛、頭痛、不吃東西、疲倦等症狀,在發病1~2天后就會從水泡變成潰瘍,這會讓小朋友極度疼痛,但家長也不用太擔心,因爲只要7~天自然會好,但要特別注意補充營養跟體力。

4.手口足病手口足病也會造成口腔潰爛,它們容易發生在口腔表皮及裏面,特別是後面的部分,而且孩子由於不想喝水、不吃東西會營養不良,更加重生病的可能,會有3~6天的潛伏期,之後會開始發燒、頭痛,以及有口腔長膿胞的症狀,5~8天后症狀會減緩。家長也不用太擔心,通常寶寶自己會好,只有少數的人會很嚴重,而且夏秋之際會很流行,家長要特別小心。此種口腔潰爛由於比較嚴重,所以要特別照顧好小心寶寶,否則會造成中樞神經的病變,所以一旦發現寶寶意識不清楚,一定要趕快就醫,還要觀察有沒有其他的病變。

 居家照顧

寶寶一旦發生口腔潰爛,媽媽就會想到用藥,專家認爲,雖然有些藥物在民間很流行,但多半是有含類固醇的藥物,如果是病毒性水泡形成的潰瘍,就不建議使用藥物,只要給小朋友適度的口腔清潔即可,如果一定要用藥,也要選擇沒有含類固醇的。如果小朋友已經有全身性倦怠、發燒的情況,可以請教醫生,使用合併補充藥物。

大部分的口腔疾病在1~2個星期後,自然就會癒合或減緩,但要特別注意有沒有外界刺激性的原因,避免吃太冷或太熱的食物及飲料,可以補充電解質,即飲用運動飲料補充體力,但如果2個星期之後,口腔還是腫的很嚴重,甚至進食困難,就一定要到醫院觀察,這時要特別注意有沒後遺症。欄目/幼兒保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