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始學走路時需要注意的誤區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1.66W人 

學習走路,是寶寶成長階段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那麼問題來了,寶寶開始學走路時需要注意的誤區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開始學走路時需要注意的誤區有哪些

老話說:“三翻六坐八會爬,七滾八爬週會走”。一直以來,早走路似乎都被大家看作是寶寶聰明能幹、身體健壯的表現。

誰家孩子要晚走了一兩個月,不僅家長自己擔心,還面臨着各種關心:“你家寶寶還不會走啊?是不是缺鈣?”“要不要去醫院檢查下?”還有各種指導:“得多用學步車,滑着滑着就會了。”“多補補鈣,腿纔有勁兒。”

可是,走路這事真的是越早越好嗎?

誤區一:太早學走路

俗話說三翻、六坐然後八爬,一歲的時候會走路,如果過早的訓練走路就會剝奪前面的那些時間,這個時候要通過他穩不穩來判斷,如果他自己站起來走的挺穩不怎麼摔跟頭,說明他平衡能力已經發展足夠了。如果他站起來摔一跟頭,站起來摔一跟頭,寶寶還是練習走路太早,說明他的腿部發育還沒有足夠,如果學走路過早會形成羅圈腿。

誤區二:不讓爬,先學走

經常聽到這種話:“我家寶寶就沒爬直接會走路了”說起來還特別驕傲。

是的,雖然寶寶最後都會直立行走。但實際上,從爬行階段過來的孩子要比直接行走的孩子平衡性更好,更不容易摔倒和碰傷。

因爲對於寶寶來說,爬行是最好的全身運動,從6個月左右,引導寶寶多爬行,每天至少3個小時。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學會不同動作的轉換,比如爬轉坐,爬轉站,腰部力量、腿部力量、全身大動作都在日復一日的爬行中得到了很好的重複鍛鍊。

所以,請不要因爲覺得髒或者爲了讓寶寶早走路而阻止他爬行,反而應該創造條件鼓勵寶寶爬行,這對他的成長可是大大有利呀~

誤區三:學步車用起來

案例回放:

湖北媽媽給自己7個月大的女兒用上了學步車,沒想到導致了悲劇發生:寶寶雙足畸形。

出生後媽媽發現,寶寶總是比同齡孩子慢半拍,4個月還不會翻身,7個月還不能坐。媽媽擔心她將來學走路晚,於是買來了學步車讓7個月大的她開始提前練習走路。

1歲3個月時,寶寶可以自己走了。可過了段時間,媽媽發現不對勁:女兒走路老喜歡踮着腳尖,步態像只“鴨子”。

到醫院拍片檢查顯示:寶寶左側跟骨發育不良,雙足內翻,診斷爲馬蹄內翻畸形。醫生給寶寶做了矯型手術,又做了兩個月的康復訓練後,孩子步態改善;但要想完全恢復正常,還要至少再佩戴半年的支具。

孩子在學步車裏,由於有外部框圈的支撐,不需要練習平衡,前庭也沒有得到刺激。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學步車,就會站不穩。我們看到寶寶在坐學步車的時候,全身的重量都壓在兩個雙腳上 ,所以往往是馬蹄足的形狀走,長期下來,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所以對於學步車,各方專家一致說NO:加拿大早在2006年就立法禁止生產銷售轉賣學步車;美國兒科學會也提議禁止嬰兒使用學步車;2011年我國衛生部也曾經發文表示,不建議嬰兒使用學步車。

誤區四:穿學步鞋好走路

從字面理解,學步鞋不就是學步時候穿的鞋嗎?其實寶寶在還沒有學會走路之前,光腳學步纔是最好的選擇!

爲什麼呢?用腳趾抓緊地面,尋找平衡和協調的感覺,是寶寶學走路的一個關鍵點。光腳時,寶寶腳部神經直接感受來自地面的壓力,能更好地感知地面高低變化,也能更好地鍛鍊足底肌肉和韌帶,促進足弓的形成。

如果溫度太低不適合光腳怎麼辦?這時可以選擇合適不容易脫落、底部帶有防滑條的襪子,或者柔軟的接近赤腳效果的軟底鞋讓寶寶學步哦~

只有當寶寶能夠放手,獨自持續走上一段路並且不摔跤之後,纔是學步鞋應該閃亮登場的時候~

誤區五:過度保護

從心裏學的角度來對孩子進行訓練的時候不是替孩子着想,而是啓發孩子原動力。如果孩子能坐着不走,能躺着不坐,那他怎麼上學呢,那不可以。

這時候要激發起他的願望,孩子要有能力纔能有願望,如果渾身肌無力怎麼能有願望呢,所以肌肉有力是來自於他的動力和需要,當孩子的視野非常的豐富多彩,引發起他那種該求知慾和那種要去的慾望。

所以不要過度保護孩子,過度保護首先是幫他做事情,其次是抱着他太多了,還有就是永遠不放心,另外就是限制活動範圍。走路會影響到孩子思維的發展、智力的發展和他將來對環境的適應和學習能力。過度保護就是限制孩子能力的發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