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孩子感冒都不是凍出來的!而是由這個東西引起的

本文已影響1.85W人 

很多家長可能還是會覺得:我家孩子就是昨天出門着了涼,今天就感冒了,怎麼不是凍出來的?

我們先來看2個科學實驗:

英國病毒學家Christopher Andrewes和他的同事們把18個實驗對象分成三組。其中6人接種了稀釋過的病毒溶液,6人在洗完澡以後穿着溼漉漉的浴袍呆站了至少半個小時——他們的體表溫度因此下降了好幾度,另外6個倒黴的志願者在挨凍的同時也被接種了病毒。結果看起來不錯,只要沒有接觸過病毒,即使挨凍也不會感冒。

1968年,貝勒大學醫學院的3名醫學博士聯合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發現,無論是呆在4攝氏度的室內,還是泡在32攝氏度的熱水中,在接種了15型鼻病毒以後,染上感冒的概率不會發生變化。因此這篇論文寫道:“這項研究顯示,在低溫下暴露並不會影響身體對鼻病毒感染的抵禦能力。”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寒冷,並不會誘發感冒!

那麼,爲什麼一到秋冬天氣,孩子就容易感冒呢?

現在大多數醫生比較贊成的解釋是:低溫環境下,人們會更多地集中在室內,通風條件也很差,讓病毒更容易傳播,尤其孩子的免疫力又比較低,很容易成爲受感染的人羣。

另外,冬天的溼度比夏天要低,而很多感冒病毒在低溼度的環境下生存得更久。

還有一些觀點認爲感冒的流行和學校的日程安排有關,秋天是孩子們開學的季節,學校讓抵禦力不高的孩子們聚集在一起,給了病毒一個擴散自己的好機會。

雖然引起感冒的病原體多種多樣,但9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傳統觀念中我們總以爲感冒是凍出來的,其實是不確切的。

這些感冒的誤區,你犯過幾個?

誤區1:孩子感冒了,要趕緊用藥緩解症狀,讓孩子不那麼難受

感冒病毒沒有剋星!感冒的常見病原體是病毒,只有少數情況是細菌。很不幸,人類的醫學技術發展到現在,針對病毒,卻仍然沒有準確有效的辦法

現在大多數兒童感冒藥多是複方製劑,並不針對治療感冒本身,而是主要用於緩解感冒的伴隨症狀,如流涕、發燒、鼻塞等。並且,不同藥廠可能會生產含相同成分的複方感冒藥,但藥物的商品名並不相同,容易發生重複用藥導致過量中毒的情況,一旦過量會危及生命。

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是,不要給6歲以下的孩子服用複方感冒藥。因爲孩子感冒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隨着病毒生命週期的結束,感冒是可以自愈的,通常在5-7天左右。

當然,感冒伴隨的流鼻涕、咳嗽等症狀可能會持續2-3周左右,通常推薦多喝水,多休息,調節室內的溫溼度保證孩子體感舒適,無需額外使用感冒藥。

但如果感冒發燒腋下溫度超過38.5℃,就可以給孩子進行退燒處理,預防可能因高燒引起的高熱驚厥。如果是合併了細菌等病原體的感染,還是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藥物進行治療的。

90%的孩子感冒都不是凍出來的!而是由這個東西引起的

誤區2:給孩子多穿點,彆着涼感冒了

對於孩子來說,穿得太多最嚴重的後果就是捂熱綜合徵。

孩子的身體都限制在厚厚的衣服裏,身體產生的熱量無法散發,衣被裏的溫度越來越高,孩子又小,熱得不行了也難以表達,長久的高溫導致孩子高熱、脫水、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循環衰竭,這就是捂熱綜合徵。

在孩子感冒發燒的時候,捂被子更加危險。熱量無法散發可能導致體溫持續上升,甚至達到42℃以上,短時間內大量的出汗還可能導致孩子脫水、休克。

除了捂熱綜合徵這樣的嚴重後果,穿衣過多還會限制孩子的肢體活動,影響他們的運動發育。有個疾病叫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在北方地區發病率明顯高於南方,就可能與北方的孩子穿衣服多,下肢長久固定在不恰當的體位有關。

此外,孩子的新陳代謝本來就比較旺盛,過多的衣服也讓他們更容易出汗,這樣一來,痱子、毛囊炎等皮膚疾病也會找上門來。這些小的感染病竈也可能擴散導致軟組織感染,甚至蜂窩織炎。

90%的孩子感冒都不是凍出來的!而是由這個東西引起的 第2張

誤區3:冷水洗臉,提高孩子免疫力

免疫系統是靠識別病毒特徵,製造抗體進行反擊來戰勝病毒的。一盆冷水不僅不會帶來實質性的提升,還有可能讓血壓激增,給孩子的身體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真正加強免疫系統對流感抵抗力的是流感疫苗,把滅活或是減毒的沒有戰鬥力的流感病毒樣本送進人體,免疫系統會把它識別出來當靶子打,記住病毒的特徵併產生相應的抗體。這樣在真的遇上流感病毒入侵的時候,免疫系統能作出快速而強力的攻擊,就算不能完全避免病毒感染,也能有效減輕流感造成的後果。

90%的孩子感冒都不是凍出來的!而是由這個東西引起的 第3張

最後父母在線再跟爸爸媽媽們總結一下:

90%的感冒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寒冷的天氣並不是引起感冒的原因

秋冬天氣給孩子穿太多,小心捂熱綜合徵

病毒性感冒一週內會自愈,不推薦給6歲以下的孩子服用複方感冒藥

知道了這些,今年秋冬季節,希望爸爸媽媽別再被心中“不做什麼就愧疚”的情緒影響,着急得做出一些錯誤的做法,不但不會讓孩子好轉,反而加重了病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