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賴牀又磨蹭?除了催和吼,還可以這樣做!

本文已影響1.12W人 

孩子賴牀怎麼破?

提個問題:作爲孩子媽,每天早晨第一件讓你頭疼的事是什麼?

估計很多人會說:催孩子起牀。

這是一場雙方耐心和意志力的較量和考驗。

大人這邊爭分奪秒、一遍遍地催催催,孩子那裏睡眼惺忪、哼哼唧唧,磨磨蹭蹭。

好不容易叫起牀了,趕緊到廚房忙着做飯,再回來一瞅,人家還坐在牀邊發愣、神遊四方呢。

見此情景,你說急人不急人,免不了又是一頓河東獅吼。

總算出了門,經常是這樣一幅場景:大人憤憤不已、嘮嘮叨叨,孩子悶悶不樂、垂頭喪氣地跟在後面。

怎麼破?

孩子賴牀又磨蹭?除了催和吼,還可以這樣做!

孩子不願意起牀,可能是兩方面的原因:

一,還是有點困,還想再睡一會兒。

二、不想去上學、上幼兒園,沒有動力開始新的一天。

在保證孩子睡眠時間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做三件事:情感連接,提升情緒,給到動力。

情感連接

前幾年,橙子被叫醒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喊:“媽媽抱!”

這是孩子要求情感連接的信號。

睡了一晚,小孩睡眼惺忪地醒過來,好像重新回到了這個世界,有點懵懂。

他需要媽媽熟悉、溫暖的懷抱來確認一下:媽媽還是像昨天一樣,依然愛他,他依然是媽媽最愛的寶貝。

早晨的時間再緊,我也會抽出幾分鐘的時間,坐到牀邊,把橙子摟到懷裏,靜靜地呆一會兒。

撫摸撫摸橙子的身體,揉揉他的小腦袋,親親他,用心地抱一抱他。然後假裝抱不住要撒手:“哎呀哎呀,抱不住了!”

橙子眼看要掉到地上,嘎嘎笑着趕緊抱緊了我。

早晨的起牀儀式就此結束。我起身繼續忙碌,橙子也情緒穩定、心情不錯地開始了新的一天。

擁抱、撫摸、親吻,這樣的身體接觸就是和孩子之間最好的情感連接。

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溫暖,感受到媽媽的愛,心裏就踏實了,就有力量開始新的一天了。

提升情緒

孩子剛睡醒,尤其是還有些困的時候,情緒難免有些低落,哼哼唧唧、哭哭啼啼。

這個時候,小孩就變得很擰巴,怎麼着都不行,好像故意在和大人做對,特別容易激起火來。

這個時候,催促嘮叨只會讓他的情緒更加低落,我們需要做的是提升他的情緒。

提升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遊戲。

有時,抱抱的儀式結束後,橙子看起來還是有些困,賴着不願意起牀。我就開始和他玩一個小遊戲:小螞蟻爬呀爬。

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假裝小螞蟻,在橙子身上“走來走去”。

一邊走,一邊說:小螞蟻,爬呀爬,爬過高山(屁股),爬過平原(背部),爬到大草原(頭髮),咦,這裏怎麼有個山洞(耳朵眼),我要進去看一看。“

橙子就哈哈大笑,捂着耳朵不讓“小螞蟻”進去。

“小螞蟻”又爬呀爬,爬到了嘎吱窩:“咦,這裏好暖和啊,太舒服了,我要鑽進去。”我趁勢撓他癢癢,橙子被癢得嘎嘎大笑,在牀上滾來滾去。

這麼一鬧,不知不覺瞌睡就跑得無影無蹤了,情緒也高漲來,接下來就好辦了。

孩子賴牀又磨蹭?除了催和吼,還可以這樣做! 第2張

相比我的溫情脈脈,橙子爸爸的遊戲就“暴力”多了。

他的訣竅就是——換着花樣“折騰“孩子。

不是賴着不起嗎?那就拿被子整個把他包起來,連人帶被子在牀上滾來滾去。

還躺着不動?就拽住小腳丫,像拖小豬一樣把他拖到牀邊,抱起來,“扔“到牀上。

孩子霸住被子不放?那就連人帶被子一起疊。

疊不了幾下,你會聽見小孩從被子深處發出的“嘎嘎“笑聲。

這樣的遊戲,其實是情感和情緒的雙重充電。

花上幾分鐘,和孩子鬧一鬧,讓他開心地大笑一陣。笑完了,你會明顯感覺到孩子的情緒順暢多了,不再那麼擰巴了,接下來的事就開開心心地去做了。

其實,不僅是起牀這件事,讓孩子做什麼事,調動起情緒都是關鍵。心情好,什麼事都好商量。心情不好,看什麼都不順眼。

我們大人不也是這樣嗎?

別把提升情緒當成任務,當你放鬆心態,把它當成和孩子之間加強情感連接的mini遊戲時光時,你會發現,你和孩子都會很享受清晨這短短的幾分鐘。

找到動力

橙子上二年級之前,早上起牀經常也是磨磨蹭蹭的,上到二年級,不知不覺畫風就變了。

橙子爲了早早到校,每天臨睡前自己定鬧鈴。

小孩子睡得沉,有時聽不到鬧鈴聲,去喊他起牀,也是迷瞪一小會兒,一骨碌就爬起來了。

起牀這件事的主要矛盾,也由我們催起牀變成了橙子催我們早點出門。

之所以發生了這麼“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因爲橙子發現,如果每天早點到校,就可以趁老師來之前和幾個早到的同學撒歡兒玩一會兒,他們稱爲“茶話會”時間——雖然最多隻有二十分鐘,也是孩子們一天當中難得的痛快玩的時間。

如今,起牀這件事在我家已經不再是個問題,因爲橙子自己找到了起牀的動力,我們需要做的只是配合他的節奏,還有,想辦法讓他多睡一會兒。

孩子賴牀又磨蹭?除了催和吼,還可以這樣做! 第3張

孩子之所以不願意起牀,磨磨蹭蹭,原因之一是沒有起牀的動力,不願意離開溫暖的被窩,一想到還要去幼兒園、去學校,就有點不情不願。

催促吼罵只是外界的動力,就像推着一列火車走,費力不說,事倍功半。

如果引導孩子找到動力,火車自己就開動了,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這個動力,一定是孩子自己認可的動力,而不是大人認爲的動力。

每個孩子的動力都不一定相同,橙子從二年級到現在,早起的動力也換了好幾個:和同學開“茶話會”,想第一個到校,想幫老師打掃衛生,早點寫完早自習的作業……

平時多和孩子聊聊天,發現他的興趣點,引導他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所謂“功夫在詩外”,也許孩子就有了早起的動力。

我們大人也是這樣啊,早上一睜眼,如果這一天有所期盼,就會很開心地起牀,興致滿滿地開始新的一天。

其實,何止早上起牀這件事,晚上睡覺、寫作業,其他很多事情,也可以用到這些方法。

如果說在教育孩子上,有什麼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這三個辦法調和在一起服用,就是一劑良藥:情感連接,提升情緒,找到動力。

不如就從明天早晨開始,試試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