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餵養護理的誤區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4.92K人 


寶寶在出生後,很多寶爸寶媽在護理和餵養這塊,是非常缺乏經驗的。那麼問題來了,寶寶餵養護理的誤區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餵養護理的誤區有哪些

1,新生兒寶寶不能喂水嗎?

一般情況下,新生兒不需要喂水(母乳和奶液裏含大量的水)。但寶寶吃完奶之後,口腔裏有奶液殘留,吐奶和溢奶之後更有奶液殘留,喝幾口溫水可以起到沖洗口腔的作用,奶液殘留可能會助鵝口瘡發生及引起舌苔變厚。寶寶哭過之後,出了很多汗之後,洗了很熱的水之後都可以喂少許水,打嗝的時候喂幾口熱水多馬上止嗝。

2,新生兒哭是鍛鍊肺活量不要緊嗎?

新生兒哭實際上是寶寶的語言,是新生兒與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寶寶剛出生時候的哭很重要,但長時間的哭,或者劇烈的短時間的哭,可以引起呼吸性鹼中毒,導致機體的缺氧,甚至大腦的損害,所以一定要重視寶寶們的哭。

3,寶媽的乳頭條件不好就喂不好奶嗎?

很多寶媽由於不知道正確的餵奶銜接方式,當自己喂不好奶的時候,常常歸罪於乳頭條件不好(乳頭凹陷扁平,短小或過大)。其實,很多情況下都是由於使用了不好的奶嘴,用奶嘴的方式也不正確,加之自己也不會親喂,導致寶寶吃奶瓶還好,吃母乳就困難的現象

4,奶嘴價格貴的國外的就是好的嗎?

由於一些錯誤的宣傳誤導,大衆普遍不知道奶嘴的重要性,往往認爲價格貴的,進口的就是好奶嘴。其實好的奶嘴應該是符合仿生學的原理,通俗的說就是應該像人類的乳房,但現在的奶嘴普遍的前端奶頭過長!(人類的乳頭長度平均0.9釐米),寶寶如果吃奶瓶時,含得比較淺,就會誤導吃母乳時吃到乳頭前端,而正確的銜接應該是嘴儘量地張大,吃到媽媽的乳暈上。否則就會出現所謂的乳頭錯覺或稱乳頭混淆(通俗的說吃奶瓶吃的好,吃母乳吃不好了)。

5,母乳涼了之後必須加熱是嗎?

母乳中最寶貴的營養物質是免疫球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質,可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其中還含有天然的殺菌物質,溫度的突然下降或上升都會破壞這些物質(特別是加熱)。一般情況下,室溫25~27℃下母乳可以存放4~6個小時。從冰箱冷藏室(常0~4℃)拿出也可以直接給寶寶喂(事實證明寶寶是可以耐受的)。即使是冷凍的母乳,也應該逐漸的解凍。

6,寶寶吃得好不好看大便對嗎?

新生兒寶寶吃母乳或人工餵養,其中的含水量分別達88%、87%,因此寶寶吃的多,小便就應該多,如果寶寶的小便少,一般說明吃的不好!不少的寶寶吃奶粉會產生便祕,所以吃的多,不見得拉得多。所以寶寶吃的好不好,觀察寶寶的小便比大便更重要!

7,寶寶三天沒有排大便就是便祕嗎?

長期以來有一個誤區,總認爲寶寶三天不排大便就是便祕。其實便祕的正確定義應該是:排大便困難或排出大便的性狀乾結。不少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會出現民間所謂的“攢肚”現象,可以3天,甚至10余天不排大便,也屬於正常現象,不需任何處理!

8,奶瓶奶嘴一定要高溫消毒對嗎?

奶瓶奶嘴的消毒一直以來有一個誤區。奶嘴瓶蓋都是橡膠塑料製品,不排除有一些產品不能耐受高溫高壓(可能會導致有害物質的釋放),所以奶瓶奶嘴最好用溫水沖洗乾淨(流動的水沖洗最乾淨),然後再用涼白開或礦泉水沖洗。

9,餵奶時乳頭疼痛是正常現象對嗎?

目前市面上的奶嘴普遍不合格(奶頭前端太長),給寶寶餵奶瓶時又沒注意正確的銜接,易誤導寶寶吃母乳時吃到乳頭上(而不是包裹住乳暈),導致乳頭疼痛,甚至損傷。正確的吃奶只有開始銜接時乳頭疼痛,以後吃奶過程中就不應該有乳頭疼痛了。

10,寶寶頻繁吃奶會吃多了嗎?

由於很多寶媽不會正確的餵奶,導致寶寶吃奶很疲累或很消極,很多寶寶吃着吃着就睡着了,甚至吃幾口就睡着了。過一會兒又接着要吃,寶媽們常誤認爲寶寶很能吃,其實頻繁的吃奶,恰恰是寶寶沒有吃飽的一種表現。如果把寶寶一次餵飽了,寶寶常常就會睡長覺了,就不會頻繁的去吃奶了。

11,寶寶黃疸高把藥吃好就行嗎?

目前在大陸,新生兒黃疸高是普遍現象,其實幾乎90%以上都是餵養不足導致的,但很多家長誤認爲把藥吃好就能夠把黃疸降下來,而忽視了最關鍵的餵養不足!所以把寶寶喂好,比吃藥更重要,黃疸太高就必須通過光療等手段了。

12,寶媽奶水不夠先用奶粉代替對嗎?

一些醫療先進的國家和地區,生孩子時是不允許帶奶粉的。因爲研究發現,不帶奶粉的媽媽們,奶水來得早,來得快,來得多!而帶奶粉的媽媽們,絕大多數奶水來的遲,來的慢,來的少!寶寶一生下來第一口奶應該是吃母乳,而母乳是越吃越多的,如果依賴奶粉,反而會導致母乳產生不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