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以下嬰幼兒如何照護?這份權威指南瞭解一下

本文已影響1.03W人 

同時,加強家庭照護的支持和指導,利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婦幼健康服務項目,爲嬰幼兒家庭全面提供新生兒訪視、生長髮育評估、營養餵養指導等健康管理服務,管理率已達90%以上。此次出臺的《重慶市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照護…

原標題:3歲以下嬰幼兒如何照護?這份權威指南瞭解一下

幼有所育、幼有所護,爲小小孩家庭解決“後顧之憂”。 5月15日是第28個國際家庭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於近日出臺了《重慶市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照護核心信息》,並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讀。

3歲以下嬰幼兒如何照護?這份權威指南瞭解一下

網絡圖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是生命全週期服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福祉,事關民族未來。”重慶市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處處長姜玲介紹。

2019年12月,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嬰幼兒照護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納入全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90%以上

近年來,重慶明確各區縣政府要對新建居住區、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農村和貧困地區等統籌規劃、分類施策建設好托育服務設施。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托育服務機構,優先支持普惠托育服務機構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在滿足適齡幼兒入園需求的前提下開設托幼班,推進托幼一體化發展。

同時,加強家庭照護的支持和指導,利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婦幼健康服務項目,爲嬰幼兒家庭全面提供新生兒訪視、生長髮育評估、營養餵養指導等健康管理服務,管理率已達90%以上。

目前全市已成功備案的托育機構有112家,提出備案申請的托育機構在不斷增加。同時,建成具有一定示範效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56家,每個區縣至少都有1家。

全市各類高等院校、高職中職院校培養與嬰幼兒教育、托育有關專業的在校學生約5萬人,2019年以來開展托育服務相關補貼性培訓7萬餘人次。

3歲以下嬰幼兒如何照護?這份權威指南瞭解一下 第2張

網絡圖

嬰幼兒養育照護要注意這些方面

此次出臺的《重慶市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照護核心信息》共有15項、釋義80條,涉及孕育準備、照護環境構建、營養餵養、生長髮育、習慣培養、照護安全等知識。

重慶市婦幼保健院兒保部主任王念蓉介紹,要做好嬰幼兒養育照護,進行科學育兒,來進一步提高嬰幼兒照護能力,保障嬰幼兒安全、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家長及照護人應該做到以下這些方面:

● 高度關注嬰幼兒營養餵養

應定期做好兒童保健,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堅持母乳餵養,能有效降低嬰幼兒養育成本,也有利於促進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滿6月齡嬰幼兒須及時添加輔食;要保證嬰幼兒充足、均衡的營養,減少營養性疾病發生。

● 高度關注嬰幼兒心理行爲發育

家長及照護人應關注嬰幼兒的需求表達,及時給予積極迴應;爲嬰幼兒創造有愛的、豐富的、早期學習環境,多與嬰幼兒交流互動。

嬰幼兒夜醒頻繁、入睡困難、睡眠晝夜顛倒等常困擾着家長,應儘早儘快建立規律的睡眠習慣,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注重嬰幼兒自主入睡能力的培養,不哄睡、不搖睡、不抱睡,不進食後立即睡覺。

● 高度關注嬰幼兒口腔衛生、用眼衛生

如何做好視力、聽力和口腔保健。

首先,儘早培養嬰幼兒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長出第1顆牙就定期每半年口腔檢查,一旦發現蛀牙,及時診療。

其次,注意嬰幼兒的用眼衛生。保證每天至少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避免開燈睡覺。尤其2歲以下嬰幼兒儘量避免使用手機、IPAD、電視等電子產品;2歲以上的幼兒,靜坐看電子屏幕不應超過1小時,越少越好。

● 高度關注嬰幼兒安全

家長要承擔安全養育責任,時刻加強幼兒安全教育。

注意保持嬰幼兒在視線範圍內,不要因爲自己忙,疏忽對孩子的觀察和看護。

經常檢查家庭環境,避免孩子接觸銳器、火源、電源、水源、開水、藥品等導致意外。

避免把嬰幼兒單獨留置車內,嬰幼兒乘坐扶梯電梯要陪同。

避免把嬰幼兒暴露在最容易忽視的電器輻射、二手菸污染、以及當孩子面爭吵和打罵等不良照護環境。

防控小貼士

洗手二字記心間!

到單位第一時間洗手;吃東西前先洗手;到過電梯間、食堂,回來記得洗手;外出回來,馬上洗手;接觸面部,特別是鼻孔與眼睛前,先洗手。

安全小貼士

安全出口要通暢,消防通道莫堵塞。家庭常備安全包,滅火器材會使用。逃生線路要熟悉,應急演練常參加。

大家都在看

一飛沖天!這個火箭製造基地在重慶兩江新區開建!

解碼丨第三屆西洽會有啥看頭?

最新情況!重慶市疾控中心提請全市公衆關注新冠肺炎疫情

來源:重慶發佈 人民網重慶頻道

記者:陳琦 黃亞輝

編輯:王斌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爲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版權所有:重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平臺支持:人民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