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這7句話,正在毀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你說了幾句?

本文已影響2.24W人 

孩子學習不主動,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和孩子探索學習的目的。我們可以問孩子:如果沒有父母的督促、老師的壓力、同學的比較……你是否願意取得好成績呢?

原標題:父母的這7句話,正在毀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你說了幾句?

導讀

孩子學習不主動,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和孩子探索學習的目的。我們可以問孩子:如果沒有父母的督促、老師的壓力、同學的比較……你是否願意取得好成績呢?

父母的這7句話,正在毀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你說了幾句?

孩子學習不主動;孩子做題不認真,字跡不工整;孩子成績還不理想;一學期下來,孩子還總是拖拉磨蹭...期末考,估計這次又尷尬了...孩子各種煩心,家長也各種憂心。

那麼如何結束這個惡性循環呢?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樣的場景:

孩子生下來就充滿好奇心,喜歡探究,喜歡問爲什麼,喜歡得到父母的誇讚,喜歡被表揚……更是父母隨叫隨到的跟屁蟲,也是充滿進取心的乖娃子。那麼,在養娃陪娃學習的過程中,父母有意無意說了哪些話,又做了哪些事讓孩子越來越對學習失去興趣了?阻礙了孩子學習的熱情呢?甚至讓孩子對學習和讀書的意義越來越困惑?

下面這些話,99%的家長都中招,看看你是否和孩子說過?

01:“你再不好好學習,以後找不到好工作,沒有好生活!”

爲了讓孩子能好好學習,這句話簡直被說了千萬遍!要讓孩子喜歡學習,首先得先和孩子聊聊“爲什麼要學習”,很多家長說這個我已經告訴過孩子,孩子也知道,那麼爲什麼學習呢?然後很多家長的答案就是:爲了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找個好工作,過上好生活。

我們先不說這個目標在孩子小的時候是否能體驗到,就先說這個邏輯對孩子的影響:

對於不信服的孩子,比如很多上中學的孩子,會舉一些名人的例子來反駁我們(誰誰誰不上學不也好好的,不還是當了土豪,做了老闆等等);更可悲的是,有些信服的孩子,他們會帶着這份壓力甚至恐懼去對待學習,持有這樣的心情,未來他們在學習的路上如果遇到挫折經常會一蹶不振或是失去信心,甚至感到前途黑暗。

對策:

爲什麼要學習——請和孩子探索學習的目的

孩子學習不主動,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和孩子探索學習的目的。我們可以問孩子:如果沒有父母的督促、老師的壓力、同學的比較……你是否願意取得好成績呢?

當我們真誠地和孩子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時,很多孩子就開始探索自己內心的想法,如果不是對於學習到厭惡的程度,或者和父母關係很緊張的時候,多數孩子會發自內心地說:想取得好成績!!

那麼我們再繼續和孩子探索爲什麼學習。每個孩子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也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我還是相信每個孩子本身都是有進取心的,就像每個孩子都會因爲取得好成績而開心,因爲得到表揚而興奮一樣。

如同電影《墊底辣妹》中的沙耶加一樣,她開始也是很討厭學習的,她不在乎老師的評價,家人對她學習的態度是父親不管,母親不給壓力,但是讓她最終努力學習的主要原因就是——找到了學習的目的,那就是她想成爲一個像老師那樣更好的自己。

理解了學習的意義,才能激發她內在的動力,於是她開始了異常辛苦的備考之路。所以說讓孩子愛上學習,先和孩子探索學習的目的是最重要和根本的問題。

02:“你看看人家孩子,這次又考了第一!”

爲了刺激孩子進步,"你看看人家孩子誰誰誰……”這樣的話,也被父母說了千百遍。

比較這種事,真的是父母常乾的事。要麼拿成績來比較,要麼拿分數來比較……學習成績的比較——本來應該是自我成長過程中評估的手段,家長卻把它當做想要達到目的一種武器。結果本末倒置。

當父母總是比較成績,給孩子造成壓力時,你口中的榜樣,常常會變成孩子仇視的對象。舞蹈家金星就曾講述自己以前學舞期間,經常被老師肯定和誇獎,本以爲會激勵其他同學努力學習,沒想到這種比較讓其他同學倍感壓力和氣憤,最終他們合夥把金星暴打一頓,結果金星受傷了,他們也被嚴重處分。

對策:

學習名次——讓孩子明白名次並不是輸贏

所以當我們給孩子灌輸了競爭、名次和自己的好生活掛鉤的時候,那麼其他人的優秀就等於搶了自己的好生活,造成一種惡性比較。如果我們選擇另一個座標體系——也就是和孩子自己比,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可以過得幸福,他們就會盡可能地學習比自己某方面做得好的人,一起進步,這樣孩子才能把榜樣當做目標甚至是朋友。

就像奧運會我們看到的傅園慧,大家都被她的積極、樂觀甚至是搞怪感染了,她因爲比賽的成績是自己的最好成績而高興,說自己盡力了,並不會只跟第一名比較產生壓力或者氣餒的感覺,真正的在享受比賽、成長的樂趣。

03:“開始是你要報名學的,現在怎麼能反悔!”

學着學着,孩子就不願再堅持了——這個問題很多父母都遇到了!

很多家長明白學習的目的也支持孩子的興趣,但是當我們很高興孩子有了喜歡的事情,還存在一種情況,那就是三分鐘熱度,有了熱情,很快熄滅了怎麼辦?

對策:

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分清輕鬆、快樂和困難

看到別的孩子能優雅地彈奏鋼琴,輕鬆地敲打着架子鼓,下筆如飛地揮灑着筆墨...自家的孩子看着就有想學的衝動,能沒有嗎?但是,很多孩子容易混淆輕鬆的事和快樂的事——一切看似都很簡單輕鬆。所以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這些都是苦練後的結果。比如彈鋼琴,可以讓孩子看到琴房的孩子,每天都要練習一段時間,如果孩子體驗了之後還是希望學習,那可能真的喜歡,或者說孩子知道喜歡的事情後面需要付出……讓孩子全面瞭解一件事情之後,孩子的學習性更容易堅持。

04:“你寫作業就磨蹭,今天晚上都學習不許玩!”

我常常聽到家長限制孩子玩的時間,比如“放學後,只能玩一個小時;只能看半個小時的動畫片等。但是有沒有家長限制孩子學習的時間呢?

其實——適當地限制孩子學習的時間,即不要整晚耗在學習上,不僅是一種讓孩子集中學習精力的方法,更是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的技巧。

對策:

學習的時間——限制學習時間有時更高效

第一,限制時間,讓孩子可以緩解壓力。人不怕困難難,但是怕困難長,如果孩子覺得學習這件事不容易,那麼如果學習時間不限制,孩子會覺得更抗拒。比如一個11歲的小男孩,就說很討厭週末,因爲週末要學書法課,而且一學就是一下午,還不能坐着,他覺得很難熬。這樣的學習,不說孩子喜歡上書法,就是不厭惡都難,所以限制時間,把學習分段,可以讓孩子減少倦怠。

第二,限制時間,讓孩子進一步學會管理時間。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寫作業拖沓,總是先玩最後拖延寫作業,這有時候是因爲我們沒有讓孩子看到時間的全局,孩子不知道都需要做哪些事情,時間都花在哪裏了。

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這一天需要做的事情都有什麼,每項事預計佔用的時間,可以先給孩子一些自主分配時間和做事順序的權利,開始時可能需要家長協助,慢慢地孩子體會到自主分配、提高效率的好處,孩子就會安排得更合理。

第三,限制時間,讓孩子學會評估事情的優先級別。在高中的課堂上,一位英語老師讓大家背單詞,單詞有一頁,老師給大家幾分鐘的時間,大家覺得都背下來不可能,老師也沒有規定都背下來,就說盡量背,後來檢測大家的效果,結果每個人都比自己平時背的多,超過自己的預估,甚至還有的人,基本全記下來了,老師問大家的訣竅,很多同學都說,背自己不認識的,或者只記單詞第一個中文解釋的意思,而不是全部……當我們限制了時間,孩子就學會篩選信息,會選擇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內容去學習。

所以如果孩子討厭學習,可以試試限制孩子學習的時間,讓孩子寫作業像玩遊戲闖關一樣,投入而高效。

05:“你就負責好好學習,其他不用管!”

很多家長讓孩子只關注學習,反而阻礙了孩子真正的學習能力。我以前接觸過一些給出國留學的孩子寄送東西的家長,他們寄送書籍、證件、食品等等。

有一次,我問一位媽媽要給孩子寄送什麼,他說要寄送一些衣服,比如褲子和襪子,我說爲什麼不讓孩子在國外買呢,要知道寄送國際快遞的費用並不低,而且有的國家,寄送個人物品還需要附帶往返的機票憑證等手續,家長的回答讓我哭笑不得,他說孩子比較胖,在國外買不到適合的衣服。

試問,國外沒有身材胖的人嗎?而且,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今天,在網上不能買到合適的衣服嗎?因爲要讓父母寄送,他們不會填寫英文的快遞單,需要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查。孩子出國上學時,已經是成年人,缺少生活自理的能力,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不算是獨立的人。

對策:

學習的範圍——學習不是隻在課本上

所以,請不要提到學習,就把孩子學習的範圍限制在課業上,也需要注意孩子生活能力、社會能力的培養。如果只關注孩子功課的學習,不僅會加重孩子疲勞厭學的情緒,更會讓孩子無法成爲一個獨立的人。

06:“ 哪有那麼多“爲什麼”,別胡思亂想!”

孩子喜歡問爲什麼?表明孩子開始關注除自我之外的事物,是孩子成長的一種表現。

然而也有很多孩子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惹得父母煩之,隨口拋出:哪有那麼多爲什麼!就這樣一句句打斷的話,從此斷了孩子的念想。父母的回答,正確的處理方法會給孩子帶來善於思考,勤于思考,主動思考的習慣;而處理不當會讓孩子羞於提問,歸於內向,甚至有自閉傾向。

其實,無數個“爲什麼”正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方法。作爲家長,我們切記不要否定,而是學會多問孩子“爲什麼”,你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孩子會很喜歡探索,想知道答案,這些都有助於孩子思考和探索。孩子愛問爲什麼,喜歡回答爲什麼,兩者都是學習路上的一股動力。

對策:

學習的動力——“爲什麼”是點燃學習的火種

舉一個的例子:大家知道上課中孩子最常問的是什麼問題嗎?——很簡單“老師這道題怎麼做?”基本是上課中最常遇見的提問了,但你會發現很少有老師直接回答的,如果真的學生問你什麼,你就答什麼,對孩子的幫助極少,原因呢:缺少孩子的主動思考,缺少孩子自己探索的過程。所以老師要做的事情是引導,我們主張啓發式教學正緣於此。那麼回到生活中,父母可能缺少老師的豐富經驗,就會出現爲了鼓勵孩子而全部問題都回答的狀況那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發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增長孩子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一個簡單的公式:

孩子能自己想出來的>孩子自己看書得到的>孩子與小朋友探討出來>父母直接回答的

所以孩子問你爲什麼的時候,父母的最好回答應該是“孩子真棒,這個問題都想到了!那麼你能不能先說說你的看法呢?”先對孩子的提問作出肯定和鼓勵,然後詢問孩子的看法。這裏要了解,我們詢問不一定要得到孩子的答案,只是需要孩子有個自省的過程。

07:“考好了,給你獎勵,考不好,就懲罰你!”

用獎懲對待孩子的學習表現,這是父母的慣例。但是不易過多啊!

比如,考好了,就帶孩子去吃大餐,考不好,就不許孩子玩遊戲等,經常這樣做,最大的損害就是把孩子本來可以從學習結果中得到的成就感轉移到了對物質的關注上,把孩子在學習中沒有得到理想結果的後悔情緒,轉移到了不可以玩遊戲的代價上,我們的獎懲其實沒有加深孩子熱愛學習,反而是減少了孩子對學習本身的感覺。

對策:

學習的獎勵——讓孩子享受學習的樂趣

在桑德伯格寫的《向前一步》書中提到過一個細節,是她進入哈佛大學的第一節課:大一的時候,教授上課的時候問有多少人讀了教材,很多同學舉手了,教授又問,有多少人讀過原著,竟然還有一部分同學舉手,原著竟然是這本書意大利語的版本,這讓她很驚訝,我聽了也很震驚。

大家想想,我們孩子很多時候對學習是比較被動的,即使是主動的,我們學習的目的很多就是考一個好成績,我們的孩子並不熱愛探索的過程,尤其初中、高中階段,很多孩子的求知慾被我們的獎懲制度磨滅了,如果我們一直用獎懲對待學習,那麼孩子永遠不會覺得學習本身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又何談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