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體格生長、測量及評價

本文已影響1.97W人 

寶寶的身高體重是寶寶生長髮育的過程中,媽媽最關心並且經常給寶寶測量的一件事,那麼今天小編帶您一起來熟悉瞭解下“兒童體格生長、測量及評價”的相關內容吧。

關於寶寶的體格生長, 父母們最關心的就是身高和體重。那麼今天小編帶您一起來熟悉瞭解下“兒童體格發育評價”的相關內容吧。

體格生長評價是一種以生長標準爲依據,判斷個體兒童或羣體兒童生長狀況的過程。兒童體格生長評價是兒童保健和臨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爲處於快速生長髮育中的兒童身體形態變化較大,臨牀醫師可通過定期對兒童進行體格測量,如體重、身高、頭圍、胸圍及上臂圍等,並對測量結果作出正確合理的評價,以及時發現問題,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兒童健康成長。

01、生長監測的主要指標

臨牀上常用反映體格生長的指標主要包括體重、身高(長)和頭圍;特殊情況下可測量皮褶厚度、上臂圍、腰圍。

體重指人體的總質量,包括兒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內臟及體液的綜合重量,是衡量營養狀況最重要的指標。

身高(長)指頭頂到足底的垂直距離,是人體線性生長的重要指標,與長期營養或遺傳關係密切。

頭圍表示頭顱的大小和腦的發育程度,是篩查嬰幼兒潛在腦發育或神經功能異常的常用指標。

上臂圍是在身高、體重獲取困難的情況下的一種替代指標,用以評價營養狀況。

皮褶厚度是測定身體皮下脂肪的指標,可用於衡量兒童營養狀況及肥胖程度。

兒童體格生長、測量及評價

02、體格評價的基本要求

1.可靠的測量數據

測量體格生長指標,必須採用規範的、準確的、恆定的工具及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需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進行。如採用槓桿秤(砝碼、遊錘、槓桿)測量兒童體重;3歲內兒童仰臥位測量身長,3歲後立位測量身高;3歲內採用軟尺測量頭圍等。

2.橫向比較並定期縱向觀察

橫向比較即應用兒童體格測量資料與可供參考的數據相比較,以瞭解個體在同齡人羣中所處位置,全面評價兒童生長狀況,以利於儘早發現並糾正問題。通常年齡越小,生長速度較快,糾正後恢復快。而定期縱向觀察更易發現個體生長軌道,瞭解兒童生長趨勢。通常建議<6月齡兒童每月、6~12月齡每2個月、1~3歲每3個月、3~6歲每6個月、≥6歲每年進行體格測量;高危兒童宜適當增加觀察次數。

3.選擇合適的參照人羣值

目前WHO2006年已發佈世界兒童體格生長參數表及曲線圖;我國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也已確定將2005年調查的中國九大城市兒童體格生長數據作爲中國兒童的體格生長參照值,用於比較兒童生長及營養狀態。

03、體格生長評價的內容

兒童體格生長評價必須包括生長水平、生長速度和勻稱度三方面內容。

1.生長水平

將某一年齡時點所獲得的某單項體格生長測量值(如體重)與參照人羣值比較,得到該兒童在同年齡、同性別人羣中所處的位置,即爲此兒童該項體格生長指標在此年齡的生長水平。通常將 ±2SD或第3~97百分位之間視爲正常範圍;對生長水平明顯偏離正常範圍的兒童應及時進行全面檢查和分析,以便發現或排除病理性因素。生長水平評價簡單易行、直觀形象,能較準確地反映個體或羣體兒童目前的體格生長狀況,但不能反映兒童的生長變化過程。早產兒體格生長有一允許的“落後”年齡範圍,進行生長水平評價時應矯正胎齡至40周(足月)後再評價。一般身長40月齡、頭圍至18月齡、體重24月齡後不再矯正。

2.生長速度

生長水平不能充分反映生長中的個體差異,因而臨牀上常同時應用生長速度以反映生長的獲得過程。生長速度是對某單項體格生長指標進行定期連續測量,以獲得該項指標在某一年齡階段的增長趨勢,即計算兩次連續測量值的差,再與參數中相同年齡的數值差進行比較。其結果以正常、加速、增長不足、不增或下降表示。生長速度能反映個體差異,也即反映了遺傳、環境的影響。定期體格測量是生長速度評價的關鍵,生長速度正常的兒童生長基本正常。

3.勻稱度

是對各體格生長指標進行的綜合評價,包括體型勻稱度和身材勻稱度。體型勻稱度反映體型發育的比例關係,臨牀上可通過身長(高)的體重反映一定身高的相應體重值範圍;亦可計算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即[體重(kg)/身高(m)2],反映單位面積中所含的體重數。身材勻稱度通常以計算坐高/身高的比值獲得,反映下肢發育情況,按實際測量值計算,結果與參照人羣值計算結果比較,小於或等於參照值即爲勻稱,否則爲不勻稱。身材勻稱度對於協助診斷內分泌及骨骼發育異常疾病有幫助,此時坐高/身高比值常大於參數。

04、生長曲線的應用

生長曲線是將不同年齡的體格生長參照值按百分位數法或Z值繪成曲線圖,其優點是簡便、直觀,不僅能準確、快速地瞭解兒童的生長水平,還能通過連續追蹤獲得兒童的生長“軌道”,以及時發現生長偏離現象,分析原因並採取措施。生長曲線圖特別適用於臨牀醫師及兒童保健醫師,有助於直觀、快速地評價兒童的體格生長狀況,是生長監測的重要工具之一。

臨牀常用5種不同性別的生長曲線:年齡的體重、年齡的身長(高)、年齡的頭圍、身長(高)的體重和年齡的體質指數。每一生長曲線圖上有5~7條百分位數曲線,表明不同年齡兒童體格生長指標的分佈。百分位數曲線表明X軸上一定年齡兒童的體格測量值低於該曲線對應的Y軸參照值的百分比。以男童年齡的體重曲線爲例,X軸上9月齡垂直線與第25百分位數線相交於8.6kg,提示25%的9月齡男童體重小於8.6kg。通常以第3、第97百分位作爲異常界值點。

需注意的是,生長爲動態過程,兒童年齡的體重低於第3百分位可能是正常生長、疾病所致生長下降或是疾病後的加速生長,這取決於其生長趨勢。臨牀上常常將每次測量值描記在相應的生長曲線圖上,不僅可以判斷該兒童在同質人羣中的生長水平,同時也可通過連續的數據標記,觀察生長速度和生長軌道,從而作出正確全面的評價。此外,體格評價只能作爲疾病診斷的線索和依據之一,必須結合病史、體檢和實驗室檢查等才能作出診斷。

05、簡化的評價方法

由於體格生長在兒童中的個體差異非常顯著,故結合生長曲線對生長水平、生長速度及勻稱度進行綜合評價非常重要。但當無法獲得參數表或生長曲線進行評價時,可根據兒童體格生長的一般規律進行初步評價。

1.健康足月嬰兒,體重增加應達到以下指標

(1)生後頭3個月內,每週增加200g。

(2)第2個3個月內,每週增加130g。

(3)第3個3個月內,每週增加85 g。

(4)第4個3個月內,每週增加75 g。

生後3~4個月的體重是出生體重的2倍,12個月時是出生體重的3倍,24個月時是出生體重的4倍。

2. 健康兒童,身高應達到以下指標

(1)生後第1年增加25cm。

(2)生後第2年增加12cm。

(3)2歲~學齡前期每年增加6~7cm。

(4)學齡期~青春期前每年增加5~7cm。

3. 健康兒童,頭圍應該達到以下指標

(1)生後第1年,每月增加1cm。

(2)生後第2年,總共增加2cm。

(3)2歲時達到成人時頭圍的80%。

(六)評價結果的合理解釋

對體格生長評價結果的解釋應考慮遺傳及環境的影響,同時還應區別個體兒童與羣體兒童評價方法。因人體測量僅爲粗略的評價方法,不能代表機體功能,故做出結論時應謹慎;需避免過度解釋測量資料或將評價結果等同於臨牀診斷。

兒童體格評價結果應結合其他臨牀表現、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測綜合判斷。定期、連續測量比一次數據更重要,當兒童穩定地沿着自己的“軌道”生長,即使是低於參照人羣的生長水平,亦無須太過擔心;只有當兒童的生長曲線從原穩定的生長軌道偏離2條主百分數線,提示生長問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